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亩产2600斤玉米品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亩产2600斤玉米品种

发布时间:2019-02-15 03:46:48 影响了:

  摘要 从地块与良种选择、种植、肥水管理、矮化处理、抗旱排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地块与良种选择
  
  要选择土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渗水、保水性能好的地块。品质宜选用熟期适当、矮秆、抗倒伏的紧凑型优良杂交种。如掖单13号、西玉3号、农大108号等。
  
  2种植密度及方式
  
  株型紧凑、矮秆、群体通风透光性好、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可适当密些,一般6.75~9.00万株/hm2;植株高大、叶片平展、群体透光性差的玉米品种应稀植,密度为5.25~6.00万株/hm2。种植方式:等行距单株留苗,一般行距50~65cm,株距20~30cm;等行距双株留株苗,一般行距60~75cm,株距35~60cm;宽窄行播种,宽行距70~75cm,窄行距50~55cm。
  
  3提高播种质量,浇好增产水
  
  栽培时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要求3粒种子保1棵苗,播种深浅要均匀一致,一般以5cm左右为宜。种子与肥料要相间隔,以免烧种。如果遇天气干旱,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必须造墒后播种。玉米在苗期需水不多,拔节后应结合施肥浇拔节水,使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70%为宜。
  
  4合理施肥
  
  4.1稳施拔节肥
  夏玉米播种后20~30d、植株有8~9叶时施拔节肥,一般施碳酸氢铵187.5~225kg/hm2或尿素75~90kg/hm2。
  
  4.2重施穗肥
  播后35d左右、植株基部2~3个节间已定长、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时,重施穗肥,施肥量占总施肥量40%,一般施碳酸氢铵900kg/hm2或尿素300kg/hm2。
  
  4.3补施粒肥
  粒肥应提早在果穗吐丝时施,特别是在“穗三叶”明显褪淡、穗位以下黄叶明显多的情况下,必须补施粒肥,施碳酸氢铵225kg/hm2或尿素75kg/hm2;还可以结合防治病虫害混喷叶面肥防早衰。
  
  5矮化处理
  
  适时化控,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不仅能提高玉米抗倒能力,而且增产效果明显。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玉米健壮素或维灵2号15支/hm2对水450kg/hm2,对玉米上部叶片喷洒,不要与其他农药、化肥混喷,以免降低效果。
  
  6抗旱排涝
  
  田间开好“三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玉米孕穗开花期需要水量大,缺水会造成玉米穗小、粒少、严重减产。玉米拔节至孕穗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孕穗后低于70%,尤其是晴天中午出现卷叶现象时,必须立即灌水抗旱。遇涝时应立即排出田间积水,避免灾害。
  
  7防治病虫害
  
  7.1玉米螟
  7.1.1发病症状。常以幼虫钻蛀为害玉米心叶、穗及茎秆,造成失粒和秕粒。
  7.1.2防治。可在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对心叶丛喷雾,或者摘掉喷头,将菊酯类农药1 000倍液喷入心叶丛中;在幼穗抽丝期防治,将雌穗苞顶开一小口,灌入少量药液,药剂可选用BT粉剂800~1 000倍液。
  
  7.2玉米大斑病
  7.2.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大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cm,宽1~1.5cm;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7.2.2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80%速可净可湿性粉剂900g/hm2,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 000倍液,每隔10d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7.3玉米小斑病
  7.3.1发病症状。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部;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子粒也可被害。叶片病斑小而多,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长约0.5cm,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种子发黑。
  7.3.2药剂防治。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900g/hm2,喷施3次。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7.4玉米纹枯病
  7.4.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病发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穗苞叶发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发病后秃顶,子粒细扁或变褐腐烂。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7.4.2药剂防治。抽雄期为最佳防治时期,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