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闻一多的“第二志愿”:闻一多诗代表作
 

闻一多的“第二志愿”:闻一多诗代表作

发布时间:2019-04-12 04:44:33 影响了:

  他曾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接受过传统的西洋美术教育,但更多精力是放在诗歌的学习和创作之中。1925年回国,迅速成为新月派诗人的他,先后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春,他带着他的诗人弟子亲赴安阳殷墟发掘现场探访考察,此时,师徒二人已经真正地由诗人蜕变为学者。
  其实,在1932年,当他在青岛大学任教时,遭遇到人生致命的一击。当时,青岛大学活跃着一大批新月派诗人,在学生们眼里,新月派把持着校务,“新月派包办青大”的罪名一经提出,罢课风潮便愈演愈烈。他作为不折不扣的新月派诗人之一,只能离校另谋出路。虽然他早在武汉大学时,兴趣已转向中国文学特别是杜诗的研究,但当时学术界有“新月派教不了古代文学”的流言,非文科出身的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就是闻一多。抗战前,他还不是一位“斗士”,他面临着由诗人能否向学者转变的问题,这样的考虑,显然比是否告别诗坛艰难得多。
  闻一多一直想致力于研究工作,这个“第二志愿”在他心中悄然滋长。当艰难的困境摆在他面前时,他像一位艰难的攀援者,本来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雪崩却突如其来。此时,他的“第二志愿”就像保险绳一样,在他下坠的过程中,用力地拽住了他。
  1932年7月,闻一多带着他的诗人弟子陈梦家告别青岛来到北平。不久,闻一多受聘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开始猛下苦功,埋头做学术研究。他的研究范围不断向历史纵深拓展,历经数载辛劳,终于苦尽甘来。闻一多没有听信“新月派教不了古代文学”的流言,他认为,“一个写诗写得好的人,做研究工作也一定会做得好!”他的弟子陈梦家也告别诗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古文字与古史研究之中。闻一多认为这才是一个有才华有志向的青年追求的正途,于是大加鼓励。陈梦家后来成为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专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作家毕淑敏说,“第二志愿”是我们面对逆境的备份文件,它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支撑点,它是无惧无悔的屏障,它是一个终结和起跑的双重底线。人生在世,难免遭遇逆境。在抉择关头,不是孤注一掷把命运押在唯一的狭窄途径上,而是努力去实现“第二志愿”,大师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摘自《无锡日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