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轻松一些_苹果手机轻松编辑文本的视频
 

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轻松一些_苹果手机轻松编辑文本的视频

发布时间:2019-06-17 04:13:34 影响了:

  【摘要】 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悦纳文本是文本解读阅读课堂的关键。精心设计教学相关环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课中,要启迪心灵,激励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课后,应延伸比较,融会贯通,鼓励学生超越文本。抓住了这些教学关键,学生的文本解读,自然轻松许多。
  【关键词】 解读文本 阅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89-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个性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面鲜亮的旗帜。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愉悦的深入文本,与文本交流,形成一种乐而学、学而得、得而乐的良性循环是第一要务。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1 课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主动走进文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文本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为走进文本、感知文本提供了条件。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并进而去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刻内涵。
  1.1 切入文本要契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解读热情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著名篇章,情节跌宕,扣人心弦,深入揣摩,则更有许多精妙之处,如何让学生在把握情节之外主动的去解读、探寻、发现和欣赏呢?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好奇心强,也正是崇拜英雄的年龄,刘邦、项羽的英雄传奇,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而表演课本剧正是激发起他们学习热情的好方式。在排演过程中,全班同学倾情投入,为了成功还原原著,再现人物风采,同学们疏通文字,查注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问老师,为了一个字的理解或一句对白的处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在人物动作的设计,道具服装的选择上,同学们也煞费苦心,力求还原人物原貌,有一组同学在设计“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时,为了还原樊哙“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的神态,还专门借了一个京剧黑脸面具。
  1.2 设计预习,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预习是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开始,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导读文本的 深入解读,预习的质量与学生投入的热情有很大关系。
  2 课中,启迪心灵,激励情感,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在解读文本的课堂上,教师就好比一个高明的琴师,他应善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激起他们探求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中迸发。
  2.1 创设民主、平等、真诚、愉悦的对话氛围
  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舞台,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只有师生敞开彼此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才能充分的深入的创造性的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的课堂点评对鼓舞学生情绪,推动课堂气氛非常重要,所以点评应多具鼓励性,点评不应只关注回答结果,更应关注学生的态度,思维,方法,表达,情感等,尽量发现回答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认识自我,这对学生终身有用。
  2.2 设疑问难,让思想在碰撞中升华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2]体现在文本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如果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一次跋涉,那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引路人,教师应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共同走向文本意义的最深处。
  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投入,教师的引导是核心,教师要营造一个有效磁场,在这个磁场里,学生,教师、文本不断产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断获得新的阅读感悟,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伴随着文本解读的那种豁然开朗似的快乐。
  3 课后,延伸比较,融会贯通,鼓励学生超越文本
  课堂不是万能的,当学生完成课堂上的文本学习时,教师还要创设条件,把文本解读以适当的方式向课后延伸,深化。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提升阅读体验,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问题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延伸下去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更自由的情况下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思路用各种途径搜索信息,完善思考并进行表达,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一次文本的再创造。
  阅读苏轼著名的豪放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对苏轼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他的了解不深,仅限于初高中学过的几首诗词和老师的介绍,于是,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评论——《我眼中的苏东坡》,两周以内完成,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言之有据。在学生作业中我惊喜的发现,很多学生都阅读了苏轼的其他代表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词人在同时期所写的前后《赤壁赋》,以及当代文化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甚至还有学生阅读了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并在文中引经据典,见解远远超过了课堂上的讨论。
  读中国古代文学,我与学生们探讨读山水诗,我要求学生围绕文章内涵,比较古今文人在寄情山水上的相同点,学《林黛玉进贾府》,我组织学生观看改编电视剧,举行专题讲座…..学生在课后的文本解读延伸活动中让自己的阅读视野更广阔、阅读感觉更敏锐、阅读深度更大,收获属于自己的感觉与体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着对文本的拓展和超越。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帮助他们贴近文本,深入文本,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启迪,精神的滋养,情感的共鸣,从而爱上阅读,爱上文学。
  参考文献
  [1]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