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马军武夫妻和32号界碑的故事】一号界碑的故事
 

【马军武夫妻和32号界碑的故事】一号界碑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3:30 影响了:

  在祖国万里边境线上,一个个小小的界碑,默默地矗立着,静静地守望着。它们四周是孤寂的荒山、雪岭、莽原、森林;一年四季,年年岁岁,伴随着风霜雨雪、酷暑严寒。虽然每个界碑都只有一个编号,但它们的身后都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32号界碑,位于我国最西北端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克孜勒乌英克乡、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线上。在界碑旁边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叫“桑德克”的哨所,武警新疆阿勒泰边防支队克孜勒乌英克边防派出所护边员马军武在这里守边、护边已经23年,妻子张正美来这里陪伴他也近20年。23年来,马军武巡边总里程达29.2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7圈多,磨破了400多双鞋,刮破了40多套衣服。2011年9月,马军武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
  2011年12月13日,记者冒着风雪来到桑德克哨所。只见茫茫雪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32号界碑巍然挺立在界河边,鲜红的“中国”两个大字格外醒目。“守住了界碑,就守住了国土。守住了界河,就守住了家园!”在界碑前,马军武动情地对记者说。
  发生在24年前的不寻常故事
  1988年4月23日,正值开春,冰雪融化。中苏(当时苏联还未解体)界河阿拉克别克河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河水汹涌而来,冲刷、吞噬着脆弱的桑德克龙口。
  咆哮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先是冲垮了我方桑德克龙口堤坝,接着涌入我国境内的自然沟渠。附近建设兵团11个连队被洪水分割包围,房屋被毁、2万多亩良田和1万多亩草场被淹没在大水中,灾情十分危急。更危急的是,如果任凭洪水冲泻,界河将有可能被迫改道,界河以东、自然沟以西由我国实际控制的大约55.5平方公里的领土,有可能演变成争议地区,以致有被划入邻国版图的危险。
  灾情就是命令!建设兵团农、工职工及家属,驻地武警、公安、解放军边防部队官兵,当地县乡群众迅速奔赴抗洪第一线。消息传到乌鲁木齐、传到北京。尽快恢复边境地区地物地貌,成为抗洪军民的最神圣使命。一场界河保卫战打响了!
  很快,各种抗洪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来,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日夜不停地与洪水搏斗,军民冒着危险在河道上架起索道运送各种抗洪物资,修筑堤坝、爆破作业、排泄洪水……直到5月8日凌晨1点30分,经过15个昼夜的奋战,军民终于堵住了堤坝巨大缺口,让河水重新回到了昔日的河道,保住了55.5平方公里的国土。
  当时年仅19岁的马军武,作为兵团一个普通民兵,参加了这惊心动魄的战斗。他和救援官兵们一起装沙袋,加固铁丝笼,堵缺口,抢运抗洪物资,夜以继日忘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当时就想尽快战胜洪水,保住家园,保住界河,那管什么累不累啊!”说起当时的情景,马军武无限感慨。
  马军武的父母,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山东支援边疆建设来到新疆建设兵团的“老兵团”。马军武说:“我从小就出生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自从那次大洪水以后,为了防患于未然,兵团决定在这里派驻一名责任心强、懂水利业务的民兵骨干,常年驻守在桑德克龙口监测水情、监测河道,守护堤坝、巡视界河——“桑德克民兵哨所”从此建立。
  如今,桑德克哨所成了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间10多平米的房间挂满了当时抢险的照片和资料。马军武还成了义务讲解员。
  电视机和大红裙子的故事
  1997年,中哈两国正式勘界,马军武和军民们抗洪奋战保卫的55.5平方公里土地划归我国所有。界碑正式勘立在桑德克哨所门前100多米处的界河堤岸边,编号为“32号”。
  至此,马军武已在这里已守护了快10年。他说:“我是1988年9月20日来到这里的!那天中午从团部出发,还赶来了20多头羊。当时根本没有路,全是草丛,一直走到深夜11点多才走到这里。那时也没有电,漆黑一片。”
  走进民兵哨所,也就走进了马军武的家。约100平方米的哨所,一间住房,一间储藏室,一间小客厅,最大一间是光荣传统荣誉室兼值班室,还有一间小厨房。
  马军武1988年一个人来时,住的是地窝,睡的是土砖垒的床,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人。那会儿,好多人都担心他别得了自闭症。
  “我是老天爷派来拯救他的!”张正美话语里充满对丈夫的爱意。
  1991年,同是兵团后代的张正美经人介绍,和马军武相识相恋了。1992年10月他俩结婚时,张正美穿着一条大红色的西式裙装,带着一台当时还很紧俏的雪莲牌18英寸崭新的彩色电视机,住进了哨所。然而,哨所没电,电视机一直就无法使用。
  直到2006年11月21日,哨所才通了电,安装了卫星电视天线,张正美和马军武才在哨所看上电视。当年新婚时买的电视机早已过时,也不好使了,娘家人心疼她,才又给他们送了一台21英寸彩色电视机。还有那条结婚时穿的大红裙子,如今20年过去了,张正美来这儿后,就一直没再穿过。
  张正美说到这儿,马军武一脸愧疚。
  “我不怪他,这是我们自己要走的路。这里总要有人来守护,我们不来别人就要来。我们为的是国家,我们愿意!”听得出这是张正美发自肺腑的心声。
  马军武说,他最亏欠的人是儿子。
  张正美生下儿子后,坐月子就在哨所里。小家伙不到一岁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马军武和妻子一年之中,和儿子见不了几次面,好不容易见了次面,儿子却和他们很生分。有一次,儿子放寒假到哨所住了几天,不料夜里发起了高烧。此时马军武巡边还没回来,妻子张正美背起儿子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赶到将近20公里外的团部医院。当马军武赶到医院,见到昏昏沉沉的儿子和疲惫不堪的妻子,这位在困难面前从未低过头的汉子忍不住落下泪来。
  也许是父母亲的精神对儿子的遗传和影响,儿子从小就很努力,一直是学校的优秀生。3年前,他以优异成绩考上远在师部所在地的重点高中,2012年就将高考了,夫妻俩无时不在牵挂。
  日复一日的故事
  “每天见到五星红旗飘扬在这儿,我们就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有成就感!”马军武、张正美夫妻说。
  北疆的冬季,北京时间上午10点才露出曙光。9点半,马军武夫妇准时起床,穿上厚厚的军大衣,戴上棉帽,夫妻俩举着国旗,走到旗杆下,默默地升起五星红旗。2011年12月15日清晨,记者在零下20℃的寒风中,目睹了这动人一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