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_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心理干预策略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_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心理干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1:12 影响了:

  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它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有针对性、实效性;才有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师范院校大学生工作有特殊性的一面,将来面对的是祖国的花朵,其言行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可见,师范院校担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1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相对稳定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这些不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的冲突,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对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2高校人才结构多样化
  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从而出现了人才质量滑坡、管理松懈等问题,同时人才的骤增也使大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困难。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
  3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网络改变甚至迷惑了大学生视野,部分大学生判断是非的鉴别能力和从善弃恶的选择能力较弱,他们极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丧失目标、动摇信念、迷失方向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甚至酿成悲剧。
  二对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有千秋,有的是考试焦虑,有的是人际关系困惑,有的是有不良情绪。因此,进行心理教育切记“一刀切”。要想通过思想教育使一个学生真正转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关注个体的特殊性,既不能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又不能因只注意特殊而忽略了全体。如:刚步入大学校门,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障碍多了,面对未来,学生有较多的困惑,对于这些大众化的问题,不能单靠个别咨询解决,有必要综合各种教育资源、手段,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预防为主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政治素质下降、道德缺失等问题进行早期预防,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如:当前大学生情感荒漠化乃普遍现象,大学校园暴力,自杀事件时常发生,为此,学校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3疏导性原则
  心理干预教育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助”才是目的。教育辅导者是助人者,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者、知心人。因此,教育辅导者要做好学生的参谋,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交给他们打开心结的钥匙,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从而让学生自立自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是心里干预的真谛。
  4平等性原则
  学生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这种尊重与理解即关怀、关注。也就是说,对有问题心理的学生不是指责、嘲讽,而是呵护、善待。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通过心理干预使他们真正转变。因此,只有坚持平等的原则,师生间才能用真诚、信任架起一座相互合作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师生才能敞开心扉解决问题。而良好的辅导关系则是心理干预教育获得成效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
  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干涩的说教往往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把心理干预策略有意识地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各项活动中,结合活动过程,切中肯綮进行教育,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选取,在干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身心投入,经历心理历炼,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长跑、大学生手拉手社团活动,使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心理干预策略
  1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如在音乐课,教师要用美的图片、美的旋律、美的作品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师范院校已经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目前,为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政治觉悟。如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身心从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座谈,跟踪辅导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肯定或矫正。活动结束,鼓励学生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的教育抒于笔端,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思想道德。它也是一个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师范院校通过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干预。如开办校报、校刊,利用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4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络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普及,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学习、沟通,摆脱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心里。另外可以通过校园网开展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网站或网页的设置,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旋律,让学生时刻受到熏陶、感染,逐渐把校园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教师可开通心里问答专栏,可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弘扬正义,修正缺陷。
  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工作
  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成长心理问题。二是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认真做好有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建立以学生骨干、辅导员、咨询教师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带来被动局面。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6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行全程关爱,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做好特困大学生的解困工作,体现了社会公正、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政府和学校的关怀。学校为解决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应该努力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方筹集资金,帮助他们办理入学贷款。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勤工俭学,变压力为动力,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提供奖励资助。减轻学生因经济困难所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负担、压力,资助、鼓励特困生勤奋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7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实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建立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优秀学生会干部为助手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及时教育、有效干预。并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疏导方法,不断提高他们接受他助和学会自助的能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点滴入手,帮助师范院校大学生树立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始终,将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本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才能走出一条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旨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夏翠翠.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教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G].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2009.
  [2]许玉芬.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3(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