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发布时间:2021-12-07 15:49:27 影响了: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那么关于人才工作会议的心得怎么写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精选三篇,以供参考。

   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准确把握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建立一支群体结构合理,局部高效运动的专业人才队伍,就要学会拼人才单,建多面体。

   拼“年龄”单。“选士用能,不拘长幼。”在干部选任中,不唯年龄论、不唯资历论,不搞任职年龄化、年龄数字化、数字标签化。要以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任人唯贤。要利用好老干部的阅历,中年人的沉稳,年轻人的创新,以老促新,以新补老,构组织小家,建国之大家。通过老中青结合的方式,统筹兼顾,全局考虑,优化干部资源配置。要办好年轻干部培训班,激发活力,挖掘潜力,锻炼能力;调动中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搞好传帮带”,延长人才线,不断壮大、改善、配强人才队伍,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克难制胜,成就事业,从而形成动态和谐,良性循环。

   拼“能力”单。“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没有包打天下的超人,也没有长久的“孤家寡人”。组建一个成功的团队,要有“一盘棋”“弹钢琴”的思想,不求人人会,但求有人精,班子里的成员相互补台、发挥专长、默契配合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要扩充对能力的概念,既要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也要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对准岗位空缺,专业要求,挖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吸纳各行各业各类人才,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要推动高层次人才政策互认,人才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人才效能,打好组合牌,团结牌,“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包拳力千斤”,化零为整,增加团队属性,提高整体素质。

   拼“奖惩”单。“天下大务,莫过赏罚。”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优化现有考核制度,探索“积星成象”工作机制,采用多“眼睛”、多维度考核,精准研判干部成色,科学调配领导班子。从严要求,抓细落实,推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形成健全、长效、动态机制。“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要推崇选拔任用制度,激发干劲,深刻把握“有为”与“有位”之间关系,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现干部有作为和担当,就有奖励和表彰。同时,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违规用人问题督察整改等工作,健全正负面容错清单,澄清正名,精准问责等机制。“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拓宽人才发展渠道,为人才提供更高更广阔的施展平台,有助于人才获得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激发人才队伍内生动力。

  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规定了选派标准条件,明确了派驻对象范围,强调了工作重点和要求。乡村要振兴,干部一线倾。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是脱贫摘帽后驻村干部们新奋斗的起点,推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才能培育好乡村振兴的“人才树”。

   严格把关重选拔,播种人才“优质苗”。“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聚焦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质量和群众获得感,因此精准把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关是关键。选好“第一书记”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发展思路做一次“政治体检”,守好“政治关”,把忠厚老实、能打敢拼的干部选进来、派下去。同时,还要重视热爱乡村、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以“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着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到农村基层。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此才能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一批精兵强将的“人才种子”。

   职责明晰精业务,厚植人才“营养土”。“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其目的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为民解难、为民解忧落到实处。这对驻村人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注重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立足实情,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自己的职责定位,把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化分解、清单化落实、流程化推进。同时,坚持躬身入局,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加强与村“两委”的沟通协调,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一抓到底、见行见效。在乡村锻炼的“练兵场”中积累经验、提升乡村建设工作能力,为“人才种子”萌发提供肥沃的土壤。

   保障兜底暖人心,培育人才“参天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更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就需要为人才提供完善和暖心的保障与环境。一方面,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为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乡村干部的精神支持,为各类人才提供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物质补偿等激励保障措施,为乡村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干事创新的平台,让人才在乡村工作中感受到价值认同,找到心灵的安放之处,甘愿为乡村事业发展注入自己的强大动力。深耕细作、向深处用情,才能真正聚天下英才于乡村振兴,让人才这棵“参天大树”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必须毫不懈怠乘势而上。事业有需要,组织有重托,群众有期待,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应立足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重选拔、精业务、有保障,让“人才之树”滋养和温暖乡村的每个角落。

  学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近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创新发展综述》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领导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奏响了人才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和谐乐章。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释放出磅礴力量。神州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诚然可视,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人才至关重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抓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核心要义,招才引育并举,用好“千里马”,激发发展新动能。

   慧眼引才,绘制“政策图”。人才政策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人才政策好不好,吸引力强不强,既要看“新意”,也要看“诚意”。人才政策贵在“有效”。要围绕“人才”这个中心,“量身”制定灵活的政策,不能只片面注重“礼包”大小,要结合地方实际和特色优势,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保障配套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避免与其他地方的政策“同质化”。同时,要积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劳模、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激励保障方面着手,改善政策待遇及发展空间,让本土人才留下来、在外人才回得来。

   精心育才,勾勒“发展线”。人才作为特殊的资源,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必须抓紧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瞄准创新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积极主动从影响人才活力的体制机制“破题”,转变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方式,为人才“减负松绑”,把人才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树立凭实绩、凭贡献、凭能力的评价导向,让他们少一些“瞻前顾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上;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支持人才提升自己,推动人才合理流动;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不能把人才当“花瓶”摆设,尊重个性、用好特长、鼓励创新、包容失败,让人才有尽其所长的舞台,用良好的干事环境“栓心留人”。

   务实用才,构筑“暖心房”。人才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悉心经营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关心关爱人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也要努力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要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强化跟踪服务,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了解人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纾解压力,解开心里“疙瘩”,在感情上“厚爱一分”,在工作上“高看一眼”、在解难上“多帮一把”,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用心构筑人才发挥的阵地和平台,给位子、压担子、定任务,让“千里马”在广阔的赛场上摸爬滚打、锤炼本领,切实催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新征程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让人才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让各级组织党员干部都具备“伯乐识马”的管理本领,期许挖掘更多的“千里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