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新疆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寻找机遇的新疆民族音乐】
 

新疆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寻找机遇的新疆民族音乐】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6:11 影响了:

  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中西文明交汇碰撞、升华显彩的边塞重地,更是以发达的音乐舞蹈文化为世人称道的人间仙境。提起新疆,提起维吾尔族,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场景形象,必然会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全国大量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工作者的努力挖掘,以往并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艺术,以它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地域色彩、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个性的民族风格特征而广为传播,名扬四海。它不仅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各族民众的广泛欢迎。
  如果对古代诸多文献加以研究,我们就会知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曾经非常发达。它在历史上不仅对中原的乐舞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还因为丝绸之路的传播途径辐射影响到阿拉伯、日本以及朝鲜等国家。远在西汉时期,于阗乐就已形成并传入中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龟兹乐》、《高昌乐》、《疏勒乐》等西域乐舞又相继传入中原,并通过中原辐射至亚洲邻国,对亚洲各国的音乐、舞蹈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促进作用。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由于地域的特色,大致可分为东疆、南疆、北疆三块区域,它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观上形成了自己的地域风格特色,融入了当地民间生活的丰富养料,同时也潜藏了丰厚的文化宝藏。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维族音乐文化不仅没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由于战乱、自闭、天灾、文化冲突等客观情况的消极影响而大有式微之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为素材的节目被不断搬上舞台、广播和荧屏,其中包括大量的维吾尔族音乐内容。新疆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里,有些内容直接来自民间,有些曲目是经过各族艺术家不同程度的艺术加工而成。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族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突飞猛进。不仅音乐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一大批少数民族艺术家在国内外的艺术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经濒于失传的维吾尔族音乐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经过挖掘、整理,已多次出版发行成音像制品,、曲谱,并搬上舞台演出。为满足全国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维吾尔音乐舞蹈艺术已成为构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
  
  富饶美丽的新疆聚居着十多个兄弟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服饰、劳动方式和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使新疆成为全国有名的歌舞之疆。而维吾尔族人口约占新疆总人口的45%,民间音乐内容极其丰富,特色浓郁。艺术种类大约可分为《木卡姆》、歌舞音乐、民间歌曲、民族器乐曲、说唱音乐等。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南疆喀什、和田、阿图什、库车等地区,北疆伊犁地区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地区,东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音乐,除有其共同特点外,在调式、节奏、旋法、结构等方面又都各有差异。麦西热甫、来派尔等结构短小的歌舞音乐,语汇简练,形象鲜明,乐节较长,乐句通常由2―5乐节构成,2―9乐句构成一个乐段,音域一般不超过八度,常常由多乐段构成乐曲。而达斯坦等篇幅长大的叙诵性音乐,旋律起伏较大,音域音区跨度宽广,既有采用重复、变化重复、紧缩、扩大、移位、模仿等手法发展贯穿音乐主题,又常有调式、调性、节奏、音区等方面的不同程度对比。另外,除了木卡姆、赛乃姆等已成型套曲外,一些地区的民歌小调也有向套曲发展的趋势,如库车地区的声乐套曲《乌鸦你飞向何方》、和田地区的声乐套曲《七变调》、伊犁地区12套《街道歌》等。在各种类型的维吾尔族音乐中,常常使用各种复合节奏音型加以变化地贯串运用。这些不同的复合节奏音型,直接影响着乐曲的风格和情绪。
  维吾尔族音乐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切分节奏,大量的音乐存在乐节、乐句、乐曲的开始与结束不落在强拍而停在弱拍、后半拍的处理方式。这大约是维吾尔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音的缘故,维吾尔语像其他突厥语言一样,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一般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当词干后接后缀附加成分时,重音常常后移,一般还是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受语言韵律影响的维吾尔族音乐中,各种切分、复合节奏音型的大量应用和音乐停顿在弱拍的结束方式都成为其显性标志。
  维吾尔族音乐调式种类十分丰富do、re、mi、sol、la、si都可作为调式主音,主音相同者又因其音阶构成不同而形成五声、六声、七声甚至音差在大约1/4音的多种调式类别。乐曲的调性从单一调性到复杂的转调都常常可见,转调的手法常常有以下几种:主音移位转调,前后两调的调式音列相同而主音音高位置不同,一般作上、下四、五度移位;同主音调式转调,前后两调式主音的音高位置相同,而调式音列改变;前、后调性不同;开始、结束部分的调性相同,但中间部分转调等。维吾尔族音乐在旋法上总的特点是音乐语言生动、活泼,跳进音程使用较多。经常在不同的调式类型中使用各种特殊的装饰音,比如辅助音、经过音、邻音、升降半音、升降四分之一音、大小三度之间连续出现各种装饰音等等,使得音乐语言动态诙谐,富有特色。北疆地区音乐的旋律以级进为主,结合跳进使用渐次发展,并多次波浪式起伏直至达到音乐高潮。南疆地区的音乐中常伴有开阔音程五至十二度的上、下跳进和富有特色的增四、减五度跳进。调式使用以七声调式及其变体居多,东疆地区以五声调式及其变体居多,北疆地区则结合七声、五声调式较为常见。半音和约1/4音的变化形式则常常应用于库车、喀什、阿图什等地区的民间音乐之中。
  
  三
  
  维吾尔族民间音乐艺术资源是和维吾尔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资源有着渊博的内涵、悠久的传统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经过漫长历史积淀的民族思想情感与精神的体现和浓缩。自治区成立以来,经过各族优秀音乐工作者们的挖掘保护、研究整理、发扬光大,如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大致说来,建国以来的维吾尔族音乐艺术普及传承与发展大约经过了以下两个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新疆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自治区社会秩序逐渐走向稳定,文化经济领域也不断发展,新疆各民族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凝聚起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再加上建国初期就有王洛宾、石夫、刘炽、田歌等著名作曲家深入新疆,扎根西北,深入生活,搜集、整理、改编了大量新疆传统民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进一步创新,给与专业化提升,谱写出大量独具特色的新疆歌曲,流传至全国范围内。比如耳熟能详的《亚克西》、《新疆好》、《半个月亮爬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等等,这些歌曲早已传唱全国,传向世界。另外,很多维吾尔族优秀青年从建国初期开始一直到现在被选送到中央、上海、西安等音乐学院学习进修,为自治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工作者。因此,这一时期的新疆音乐文化,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达到了传播、发展新疆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功效。以笔者所在西安音乐学院为例,从建校直至80年代末,几乎每年都有一批维族同学入校,还不定期地举办新疆音乐干部培训班。他们只要聚集在一起,总是载歌载舞,热情非凡,为同学们带来很多新疆各民族的音乐修养,使大家受益良多,也使我们得以认识了很多维族朋友。这些人现在还是新疆自治区的音乐创作、表演骨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之,这一时期的新疆维族音乐创作着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力歌颂民族团结、歌颂万众一心的革命精神,积极主动地发挥音乐艺术表现人民生活、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社会功能,为维吾尔民间音乐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内容,使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产生了广泛影响。
  但这一时期的新疆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以收集、整理、改编民歌曲调为主的创作层面,比较注重节奏、音型、音程、结构上的模仿使用,缺乏在风格、旋法、调式、和声、配器、节奏等专业技术上的创新与升华,往往显得新疆音乐创作具有雷同化、程式化、一般化的局限。另外,一个地区的原始优秀民歌总是有限度的,在经过长时间的收集、整理、改编之后容易陷于枯竭,因而必须在丰厚的民间音乐海洋里提炼出新的音乐素材,进行专业化的再创造,才能带来新的发现和突破,创作出既有时代特色又有高度艺术水准的音乐作品来。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维吾尔族音乐向体系化、专业化、多元化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层面。人们的思想、审美也逐渐挣脱各种束缚。在这个时期,新疆音乐艺术的结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维吾尔民族民间音乐乐器法与配器、和声、旋法等方面的继承与创新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很多音乐作品在继承维吾尔音乐风格的内在特征要素之外,还往往结合西方交响音乐作曲技术手法,对维吾尔族音乐进行交响化的写作尝试,以及与诸多现代技术手段如音响、服装、灯光、电子技术等舞台演出相关现代元素进行结合,创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比如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创作的《天山欢歌》、大型乐舞《龟兹古韵》等等。我们现在还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维吾尔民族音乐作品被重新配器后,以民族小乐队形式或以交响乐的形式搬上舞台,焕发出全新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发展维吾尔传统音乐艺术的成功尝试。近些年来,新疆各民族音乐舞蹈作品在全国重大艺术比赛中获得各类奖励100多项,其中包括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奖、“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奖等。由于这一时期受众群体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多样化倾向,这些作品也适应了时代以及不同群体的审美要求。
  
  四
  
  回顾新疆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认识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水平,应该植根于人民生活、来源于人民生活。新疆维吾尔音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自治区各族人民群众的欣赏与支持,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与支持。人民的审美需求是其不断发展的真正推动力。维吾尔传统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丰富,还有极大的开拓空间,比如宗教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等。它们都深深地扎根于朴实的劳动人民生活之中,是维吾尔族人民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比如《十二木卡姆》,其表演过程高雅而华丽,以其古典色彩、社会性、通俗性、艺术构思的完整性以及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并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艺术哲学的象征在民众当中引起深刻的反响,具有广泛的社会和历史基础。历史上欣赏木卡姆是当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但后来《十二木卡姆》的艺人流散到民间,使木卡姆开始了民间化的过程。木卡姆成为维吾尔民族艺术的灵魂。只要木卡姆鼓乐响起,就会在每一个维吾尔人的心灵中引起共鸣,人们合着索乃依、铁鼓,艾捷克、手鼓节奏,跳起生动的民族舞蹈,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歌舞经典整合重构,体现出民族最本色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最肥沃的养料。
  维吾尔音乐艺术在体现其民族性的同时,不断以新面貌、新形式出现。这些都体现着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智慧与艺术探索精神,体现着广大人民对社会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着作曲家对民族音乐多种因素的高度提炼和综合性运用。在这个时期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切入生活的角度、音乐表现的内容、风格的把握和运用,都表现出相当的创造性。作曲家们在他们不断创作的作品中,用多变的音符、灵活的节奏、丰富的和声,多彩的配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并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中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的16字方针,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充分重视与肯定,一定会带来新疆民族音乐发展的新契机。这也为我们专业音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维吾尔音乐艺术,努力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课题,继承维吾尔民族音乐的核心本质,并根据不同层面的具体需求,进行更加科学、系统、高度凝炼的深入创作,以推出更多的经典曲目,适应当代各族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需求,努力开拓出传统民族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光辉大路,使新疆音乐旋律在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
  
  冯毅: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责任编辑:唐宏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