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从语言磨蚀看外语学习】
 

【从语言磨蚀看外语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2:12 影响了:

  摘 要: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语言磨蚀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上仅限于语言磨蚀的原因、影响因素分析、语言磨蚀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等,全方位的考察尚未起步,比如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的启示。本文主要探讨了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言磨蚀 语言习得 外语学习
  
  1.引言
  
  有语言习得就必然有语言磨蚀(Olshtain,1989)。所谓语言磨蚀(LA: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 ,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虽然有些人是由于大脑损伤而导致的失语症,或语言退化导致的“病理型”语言磨蚀,更多的人语言技能丢失是由于缺少使用这种语言的适当的语言环境。正如我国虽然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外语而已,它还没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与英语接触很少,没有操练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了英语的磨蚀。人们不但具有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人们也具有强大的遗忘和丧失语言的能力。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结束外语学习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会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他们接触外语的方式和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接触外语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刻意维护刚刚习得来的外语能力,其外语的磨蚀会随之出现。
  语言磨蚀其实就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它与多语现象和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关系。过去几十年里,语言磨蚀研究只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直到1980年,“语言技巧流损会议”(Conference on the Attrition of Language Skills)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Lambert and Freed, 1982),语言磨蚀才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磨蚀的一面;不仅有上升、发展的一面,也有僵化、退化的一面(蔡寒松,2001)。既然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不可分割、同时存在,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外语学习中哪些方面一开始就要重视,哪些方面要防止磨蚀以及如何防止语言磨蚀?
  
  2.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
  
  2.1 语言磨蚀的类别
  根据van Els(1986)的分类标准,语言磨蚀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母语环境中母语的磨蚀情况,比如老年人思维越来越迟钝,语言越来越贫乏,或是失语,语言表达和理解力丧失;
  (2)第二语言或外语环境中母语的磨蚀,比如一个五六岁的中国儿童随家人移居英国,几年后该儿童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讲中文了,这就是典型的第二类别。
  (3)母语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磨蚀。这一类别是最受语言学家关注的语言磨蚀类别,也就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结束之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该语言而导致的外语磨蚀现象。例如,我国大多数人是在课堂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在汉语环境下很容易产生“都还给老师了”的英语磨蚀现象。
  (4)第二语言或外语环境中第二语言或外语的磨蚀,比如一些在中文环境里学了点英语后的中国工人去美国华人社区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英语磨蚀。
  2.2 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
  在外语磨蚀研究领域,已经找到了可导致学习者外语能力磨蚀的因素共有七类:磨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1)磨蚀前外语水平: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磨蚀前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呈现“倒置现象”。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一段时间后保留的外语水平也高,其语言知识不易磨蚀;相比较而言,低水平的外语使用者其语言知识很易磨蚀。(2)受蚀时间:受蚀时间是外语磨蚀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磨蚀过程呈现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即在停止使用外语后的前期磨蚀非常严重,中期不明显或无磨蚀,后期磨蚀又加快。(3)与受蚀语的接触: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和时间对日后的外语磨蚀影响重大。与受蚀语的接触可分为自然状态和人工干预状态两种类型。(4)年龄:Hansen(1980)发现儿童和成年人的外语磨蚀存在差异。儿童的外语磨蚀比成年人快,年幼的比年长的快。(5)外语习得方式:外语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对学习者的外语磨蚀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外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接受性技能(听和读)比产出性技能(说和写)更耐磨蚀。(6)社会情感因素:情感,心理学中认为,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和动机可以影响外语磨蚀。强动机和正面的语言态度均可有效地防止语言磨蚀。(7)读写能力:读写能力可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Olshtain,1986)。
  
  3.语言磨蚀研究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脱离了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会有很多加速外语磨蚀、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作为外语学习者,应该认识和遵循外语磨蚀与外语习得原理,尽量克服语言磨蚀,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3.1 磨蚀前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只有当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语言水平才会相对稳定,时间的流逝和使用机会的减少对语言程度的影响也变得较小,从而降低和避免语言磨蚀。因此,外语学习者要想保持已有的外语能力就必须在外语学习结束之前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3.2 跨越“关键阈时期”
  “关键阈时期”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启示。学习外语一定要设法达到“关键阈时期”。在外语学习中加大语言输入量,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难以让语言学习者从中感知语言规律(Bley-Vroman,1989)。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熟能生巧”。因此,外语学习者不仅要达到“阈假设”规定的最低外语水平,而且一旦达到了“阈假设”规定的最低外语水平后,要设法加大语言输入量以便加强和巩固外语水平,最终跨越“关键阈时期”,只要学习者跨越了“关键阈时期”,语言磨蚀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外语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语言输入和操练的机会,增加对目的语的接触机会,并学以致用。
  3.3 重视外语能力的保持
  受蚀时间是外语磨蚀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磨蚀过程呈现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即在停止使用外语后的前期磨蚀非常严重,中期不明显或无磨蚀,后期磨蚀又加快。研究表明,大量的外语磨蚀(词汇、短语、语法、阅读等)出现在培训结束后的头几年里。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正式学习结束后应当适时地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加强外语能力的保持。外语学习者除了可以在外语教育政策的调控下预防自己外语能力的磨蚀外,还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3.4 多方位开发情感资源,强化积极情感
  情感对语言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情感能够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状态,唤起学习的兴趣,并最终转变成学习的动力。初学外语时,如果语音语调不好,可能会导致最大程度的语言磨蚀。因为学习语言要常开口,而语音语调不好的人往往不愿开口以保护自我形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羞口”而厌学的现象,外语初学者应把重点放在语音学习上,多开口说外语,少学复杂的语法规则,培养良好的外语学习心态和兴趣。此外,学习者要培养勤奋、勇敢、自信、进取、乐观、朝气蓬勃的性格,逐渐摆脱怠惰、自卑的精神状态,增强对学习外语的情感。正面的语言学习态度可以有效防止语言磨蚀,良好的学习动机对语言磨蚀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外语学习者应处理好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学会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树立对目的语的正确态度,培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积极主动地学习。
  
  4.结语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两者关系极其密切,研究语言磨蚀对外语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的,在实际生活中与这种语言接触很少,没有操练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了外语的磨蚀。作为外语学习者,应该认识和遵循外语磨蚀与习得原理,从中感知语言规律,提高外语学习效率,从而降低和避免语言磨蚀。此外,外语学习者还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力,更应该在语言酝酿期内寻找机会复习和使用外语。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让外语学习者终身维持所需的外语水平,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Bachman, Lyle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Dulay, H., Burt, M. and Krashen, S. Language Tw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Freed, B. F. Language loss current thoughts and future directions[A]. InR. D. Lambert&B. F. Freed (eds), 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C].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2.
  [4]Tomiyama, M: A Longtitudinal Study of L2 Attrition-The Initial Stage[A].InL. Hansen(ed),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5]Van Els,T. An overview of European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A].InB. Weltens, K de Bot, and T. Van Els(eds), Language Attrition in Progress[C].Dordrech: Foris Publications,1986.
  [6]蔡寒松.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理论与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2-6.
  [7]何婧媛.汉语环境下的第二语言耗损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9-41.
  [8]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0-55.
  [9]倪传斌,刘治.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28-31.
  [10]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66-6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