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从狄更斯的儿童教育观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和谐教育理念的社会意义 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
 

从狄更斯的儿童教育观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和谐教育理念的社会意义 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7:45 影响了:

   [摘要] 狄更斯以其经典的小说创作,将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巅峰。狄更斯以妙趣横生的幽默和讽刺、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浪漫的现实主义描写,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被儿童比拟成西方世界给人们带来欢乐幸福的一种精神象征。本文旨在探讨狄更斯儿童教育观念对我国基础教育及当下和谐教育理念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儿童教育观 和谐教育理念 基础教育
  
  一、从狄更斯的创作3阶段看其儿童教育观
  1.早期“流浪汉小说”:儿童健康成长需要社会之仁义
  从狄更斯的生平我们可知,他是从新闻记者到特写作者走过来的小说家,所以他的早期小说带有明显的纪实和流浪汉小说的特点。他的处女作《博兹特写》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英国各个阶层人士滑稽可笑的形象,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揭示了伦敦的人生百态;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以喜剧写实的手法,庞杂松散的结构,通过4个极富幻想和冒险精神的人物的各种有惊无险却又滑稽可笑的旅途见闻和经历,使人们看到一幅又一幅丑态百出的讽刺画;他早期最重要的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倾向的小说《奥利弗•退斯特》则放弃了前两部作品追求幽默的创作意图,而是将视线转向了英国贫苦的儿童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道德问题,揭开了英国维多利亚盛世的锦帷绣幔,披露了英国慈善机构虚伪残暴。
  《奥利弗•退斯特》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出生在济贫院的孤儿的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小说主人公奥利弗在济贫院肮脏、野蛮、愚昧的环境中长大,终日食不果腹,受尽虐待和凌辱。这部小说为我们描述了两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所:济贫院和伦敦贼窟。作品中,伦敦贼窟在小奥利弗看来,“是他从未见过的一个更肮脏、更破烂的地方。街道很窄、泥泞不堪,空气中充满着恶臭的气味。”济贫院假赈济慈善之名,营私舞弊,鱼肉贫民;伦敦贼窟中暗无天日,尔虞我诈,自相残杀。这些主题的表达,正是年轻的狄更斯,身为负有社会责任感的民主人道作家对社会剖析、批判的初步的、自觉的尝试。他在这部小说自序中说:“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追求严酷的真实……我觉得刻画这样一群真实存在的犯罪,不折不扣地描述他们的缺陷,他们的不幸以及他们肮脏悲惨的生活……我以为我这样做,是一件必要的、对社会有益的事。”狄更斯将自己对万千孤苦儿童的同情和爱怜,对英国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与残暴,通过《奥利弗•退斯特》生动地、全面地展现出来。
  2.中期“成长小说”: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家庭之温暖
  狄更斯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是《董贝父子》和《大卫•科波菲尔》。较之第一阶段的作品,显然这一时期的“成长小说”已经构建了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模式,实现了他小说创作的第二次飞跃。《董贝父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都在狄更斯的作品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早期作品中流浪汉体的影响,创造性地在严谨的形式中以现代城市为背景,通过一个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表达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观,而不复在个别孤立的社会弊病上做文章。《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种种磨难和辛酸,受尽继父摩德斯通和姑姑的虐待。大卫被赶出家门后遣送到伦敦附近的撒伦学堂,一个糟糕透顶的地方,并且受到欺凌。在《董贝父子》和《大卫•科波菲尔》这两部“成长小说”中,狄更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善良纯洁的儿童形象,阐述了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家庭教育,在狄更斯看来,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3.后期“教育小说”:儿童健康成长需要教育机构之人性
  狄更斯这一时期的作品,就思想内容而言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就艺术风格而言则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幽默、讽刺、抒情、哲理这四大艺术要素被天才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典型的“狄更斯风格”。主要作品有《艰难时世》、《远大前程》等。《艰难时世》将幽默、讽刺和夸张巧妙地熔于一炉,直接表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劳资矛盾。其中,关于葛雷硬及其“模范学校”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令人回味无穷。葛雷硬是个“讲究事实和懂得计算的人……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随时准备称一称、量一量人性的任何部分”。葛雷硬家的5个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接受着训诫,像野兔一样被追猎着,几乎在他们刚刚能独立行走时,就被赶到教室里去……他们能够记起来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一块大黑板,一个枯燥无味的‘妖魔’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些白色的怪怪的数字”。至于葛雷硬的人生哲学对儿童的危害,狄更斯同样用幽默的笔触予以针砭:“他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抓住他们的头发,把他们拖到了充满统计数字的阴暗洞穴中”。
  狄更斯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分析世界,审视现实;他的小说通俗易懂,针砭时弊,讥讽世风而又充满谐谑噱头。狄更斯的一生都在努力为儿童进行创作,关注儿童的健康教育,积极为儿童寻求幸福之路,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康庄大道。他的和谐教育之路,后人在继续探索。
  二、我国发展和谐基础教育的途径及意义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目标。这既反映了当代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又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成为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生动实践。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宏伟工程,其核心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而人的发展,毫无疑问,得靠教育,因此和谐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只有着力构建好和谐教育,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和谐教育是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活动。和谐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有效地形成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产生教育合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教育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就是通过建立和谐的教育管理体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学校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并运用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荣. 19世纪英国小说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法]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5]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