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 [对幼儿实施观察的基本要求]
 

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 [对幼儿实施观察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2:19 影响了:

  观察,是幼儿教师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通过观察,教师能获得幼儿心理发展真实、丰富的材料,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要实现观察的应有效果,教师必须在观察品质及观察方法上提高自身的要求,为此必须做到八个“应有”,即应有“爱心”、“童心”、“耐心”、“思心”以及应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和客观性。
  
  1 观察应有“爱心”
  
  幼儿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观察幼儿的艺术,更是通过观察去理解与尊重幼儿的艺术。如果没有一颗热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的火热之心,就不可能真正去观察幼儿,即使观察了,你眼中充满的亦将是烦恼、怒气和忧愁。对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言行,发生于幼儿身上的轶事,你也将“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相反的,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热爱幼儿的火热之心,我们将视观察为己任,将全身心投入到观察中去,也将能及时地捕捉到幼儿话语中、目光中、手势中、步履中所反映出的种种困惑、愿望和喜悦。从爱幼儿到爱观察,从爱观察再到爱幼儿,就会使我们的观察活动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真正发挥观察在教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2 观察应有“童心”
  人们常说,观察只能知道“是什么”、“有什么”,却很难了解“为什么”。但我想,很难并不等于不能,关键在于你是否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幼儿。因为,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言行,并从幼儿的言行中去读懂他们心中的惊喜、困惑、企盼、需要……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以友人的天真和兴趣,像幼儿一样参与到游戏中,才能理解并尊重幼儿的爱好、兴趣和个性情感,获得关于童心世界最为生动、具体和形象的资料;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走进儿童,与儿童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他们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秘密告诉你,你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是真实的、深入的、宝贵的;有一颗观察的童心,你才能从悠然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内心的渴望和不安,从他们“古怪的行为”中读懂他们丰富多彩的童心世界。如果缺乏一颗童心,就不能了解幼儿行为后面的缘由,也就提不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为此,应使自己的观察建立在牢固的《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自觉地以《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去指导自己的观察行为。在观察活动中,应学会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努力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3 观察应有“耐心”
  
  在现实的观察活动中,有不少幼儿教师反映很难获得关于幼儿行为表现的典型信息。为什么整天与幼儿打交道的老师却有如此的困惑呢?我想,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缺乏观察的耐心,总希望在有限的观察次数中就能获得所需的典型的行为表现或事件。殊不知,幼儿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而观察本身要求我们必须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能人为控制,因此,那种企图在短时间里就想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是不现实的。同时,幼儿的行为也有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一、二次的观察是很难了解儿童行为发展的全过程。为了获得理想的观察结果,幼儿教师应有“姜太公钓鱼”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应学会静下心来,耐心地捕捉发生于幼儿身上有趣的、有益的奇事乐事。
  
  4 观察应有“思心”
  
  顾名思义,“观”是“看”,“察”是“思考”,观察便成为“一边看一边想”的活动。缺乏思考的观察是不完整的观察,即便有“观”,也只能观其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显然,这里的理论指的是观察者的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勤观察、勤思考,将观察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捕捉到有意义的素材。
  
  5 观察应有目的性
  
  幼儿是多种多样的,每天发生于幼儿园里的事情有许许多多,就是在同一活动场所、同一活动时间,也有大量的信息同时作用于我们的眼睛,很显然,无论如何努力,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都看到(也没必要什么都看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而且应该是有意识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观察的目的,即要对所需了解或研究的问题作出预先明确的规定。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观察目的,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捕捉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信息,暂时有意识地忽视无关的信息,避免收到一堆松散的、重复的难于整理分析的材料。有人研究提出:观察结果的正确率与研究者是否明确观察目的和对所观察的问题有较清楚的认识成正比。
  
  6 观察应有客观性
  
  我们知道,观察材料的真实性是整个观察活动的生命所在。如果材料不真实,所有的观察活动乃至随后的分析、调整都将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观察必须做到客观、真实。为此,(1)应坚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这样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才能反影观察对象本来的面目,才不会参杂“水份”。(2)应进行现场记录,把在现场所看到的、听到的及时记录下来。过后记录,往往因记忆的偏差而使材料失真。(3)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观察,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4)应按严密的观察计划进行观察,以增强所得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应克服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察者放任现象”、“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反应性现象”。(6)应事先对观察行为进行界定,以保证观察资料的统一性,提高观察的效度。
  
  7 观察应有连续性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单纯一次的观察往往不能获得对某一观察对象的完整认识,因此,我们应坚持观察的连续性。如对幼儿某一心理现象的发展的观察,应通过多次观察,甚至是长期的观察才能真正认识。连续性观察常见的有:一是对同一活动内容的连续观察。这有助于了解该活动内容的特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活动中的成功经验等,从而掌握组织该活动内容的规律。二是对某一教育现象的连续观察。它有助于了解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提供依据。三是对同一幼儿所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所选择的幼儿一般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个性特殊的幼儿、能力低下或超群的幼儿等。这种观察一般需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往往应与其他方法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观察效果。
  
  8 观察应有针对性
  
  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出现的问题、现象有许许多多。即使是同一观察任务下的观察内容,所需观察的问题、现象也不在少数,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如何选择急需的、有价值的现象、问题作为观察的对象应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一个,那就是对观察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确定每一阶段的观察任务,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重点观察。这样每一阶段重点观察、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或现象,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一个一个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积累对这些问题丰富的、感性的解决经验,从中也可以获得许许多多有价值的案例和资料,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例如,对于幼儿社会化内容的观察,幼儿教师可以把它划分为学习技能、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然后每一阶段针对某一个内容分别进行重点观察。这样,经过一段时期后,我们对幼儿社会化的认识就可大大丰富,促进幼儿社会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可能被一一认识和解决。我们的教育能力也可得到提高。
  观察,是一项重要而繁杂的活动,它要求幼儿教师不仅应提高观察的素质,而且应灵活掌握观察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观察活动真正成为自己了解幼儿、开展教育工作的强有力武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