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 爱情情感美文 短文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 爱情情感美文 短文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0:55 影响了:

  每一篇优秀的作品都是一朵美丽馨香的情感之花,散发着理性的光芒。解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体会越深,距离作者的心灵越近。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呢?
  
  一.设置特定情境
  
  身临其境,人的感受常常最深,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这个道理。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想象,进入作品的世界里,用五官去体察,用心灵去感受,一定会体会到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妨请学生闭上双眼,神游桃花源,边“游”边说。有的说看到了“红桃花、绿竹林”,有的说闻到了“村中人为渔人准备的酒菜的香味”,感受到了“村中人握住渔人双手的力量和体温”……一时间,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喜”形于色,课堂上情意浓浓,气氛热烈,师生都沉浸在那幅和谐的画卷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陶渊明对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和谐社会”的憧憬之情。
  
  二.解读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一字传神,满篇生辉,因而也是探寻作者精神世界的神秘通道。李海林教授说:“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句子中的一些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叹词常常像海绵一样充盈着丰富的感情汁液,有心的读者只要轻轻一“挤”,便会受益颇丰。
  1.结合语境。如《画山绣水》中有这样的句子:“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句中“泛滥”一词本指河水失去控制,水势浩大,而这里突出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象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抓住本意,由浅入深,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精选这个词语的“良苦用心”了。
  2.尝试替换。换一个词语,代替原来的词语,在对比辨析中体会,会使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如在一次观摩课上,有位老师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品味“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他鼓励学生尝试把“挑逗”换成“挑衅”“挑战”,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就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之情。
  3.设想删除。删除的句子必然与原句在表情达意上有较大不同。这种反差对比也会使作品感情更加明晰。如《白鹭》一文中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一句中“实在”一词删去后,就不能表达作者对白鹭的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敢于质疑。对作品中一些关键词、句提出质疑,多问个为什么,能够对作者的感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可以对“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一句提出质疑:作者在上文已经通过比喻、衬托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把绿“比拟”出来了,为什么作者还说“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问题一出,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热烈讨论,自然领悟到这句话并非多余,而是表达了作者对绿无法抑制的的喜爱之情。
  
  三.感悟不同修辞
  
  修辞和情感往往密不可分,修辞是外壳,情感是内核。“修,洒刷之也,藻绘之也。”(清代段玉裁语),善于抒情的作者往往会通过修辞手法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常见的用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借代、对偶等。不同的修辞表达情感的效果也有不同,如排比通常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借代能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像《故乡》中“圆规也不平起来”一句,就表现了作者对杨二嫂的嘲讽。对比有时能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通过对比,感情更加强烈。
  
  四.注重文本拓展
  
  立足于文本的拓展,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有时还能够激起课堂的情感高潮。拓展可以联系作者经历,可以联系其它的作品、人物,还可以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等。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谈到父亲与脚夫“讲价钱”,顺势问一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经历,不料该生竟激动地谈起有一次母亲和三轮车夫讨价还价的事情。学生的口述很细致,感情也很真挚,显然母亲的“斤斤计较”触动了他的情感之弦,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的含义。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拓展是立足于文本,是为了更深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是为了燃起学生内心的熊熊烈焰,而不是为拓展而拓展,为形式而形式,哗众取宠,生硬作秀。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刘勰语)文本是情感交流的载体,文本解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的最重要一环,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根本。要让学生看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情溢于海,当立足文本,用心解读。
  
  李中华,徐宏寿,教师,现居江苏姜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