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_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
 

_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2:46 影响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要采用多种创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地获得新知。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惑和问题的情境。新课伊始,创设最佳问题情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会给学生带来新异的感觉,不但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马上处于高度兴奋,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的传递中达到最佳状态,而且学生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情境。为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在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三个数字,然后问:“这三个数大小相等吗?谁能在这三个数的后面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再用等号将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先产生疑惑,面后感到很有兴趣,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有的说,分别在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在后面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充分肯定后又问:“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使上面三个数相等?”学生听后思维更加活跃,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兴致勃勃地加入议论,争先恐后地回答:5元=5.0元=5.00元,……最后接着提问“那么,像5、5.0、5.00这样的数,如果去掉后面名称,大小是否还会相等呢?为什么?”在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情境中,会强烈地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数性质这一新知的动机,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求新知识的情境。
  
  二、提供愉阅空间,诱发自主探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都是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联系、强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为学生提供愉阅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在复习有关倍数的知识后,让学生分别写出2、5、3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下面请大家睁开慧眼,认真观察这些数,你会发现什么?”一个简短的问题,立刻就会吸引学生去观察思考,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因为在个位上明显有所体现,学生很容易发现其特点,但是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观察后却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算出的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得出了个位是3、6、9、2、5、8、1、4、7的数都能被3整除的结论。这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受前者的影响而言从此结论。“是所有这样的数都可以被3整除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就会进行深层思考,想出更多的3的倍数,结果很快就推翻了上面的结论。这时,教师再“激”一下:“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才能被3整除呢?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观察出来!”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全部思维放在对新知的探索之中,而且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在学生再三地尝试中终于被发现了!我情不自禁地为学生鼓掌喝彩,学生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三、提倡猜想验证,开发探究潜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猜想与验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那么猜想就是建立在两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所以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大胆推测猜想,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举例等办法来进行验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复习不变的规律及其给计算带来的诸多好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教师可以这样诱导刚刚对答如流的学生:“既然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分数又和除法有着这样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那么由此你会想到什么呢?”这样话锋一转,就会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思维的猜想空间,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索之后,再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汇报,使学生满足自己的发现需求,教师对意思相同而说法不同的或者是和大家想法都不同的猜想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充分假想之后,教师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吗?”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积极动脑思考,想尽一切办法来验证自己假想的正确性;有的分小棒,有的折纸条,有的分圆形,有的把除法算式变成分数形式……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让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鼓励学生给大家演示并说明自己不同的验证方法,从而自己获得新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