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中语文选修课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的建构
 

高中语文选修课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9-01-28 03:44:14 影响了: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新范式建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建构的课堂新范式又由哪些要素组成?本文认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是构成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的基本理论。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建构新范式的基本条件;自主确定研习目标是建构新范式的重要基础;围绕教学专题,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是构成新范式的重要过程和核心手段;自我总结归纳,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形成自己知识系统必不可少的保证。
  关键词:语文选修课 课堂新范式 理论基础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至今已经八个年头了。新课程标准的确立为选修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也为课堂新范式的研究提供了可能。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也作出了许多思考和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选修课开设以来,很多老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选修课的课堂模式和必修课也没有什么区别。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研究精神,课堂效果不佳,有悖于选修课程设置的初衷。笔者以为很有必要对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的理论和模式建构作一些研究,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和探究,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思想,运用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我们认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堂的新范式,应该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阅读整册教材,选择学习内容
  
  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先整体阅读教材,师生一起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师生共选教学内容,老师能从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提升对教材认识水平,掌控、把握教材,具有战略意义;学生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也很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从理论上来说,选修课的前提是“选”。选修课“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再者,现在的选修教材,有的为了体例的需要,有的因为名篇的缘故,有的因为名家的原因,出现了不少篇幅偏长、文字偏深、内容偏杂、版本偏冷的“四偏”作品。它们或脱离学生的知识实际,或离开学生的接受能力,或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讲授,因此需要挑选,需要删减,需要增补,甚至需要拓展和重组。另外,“选”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权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选择,满足了学生趣味性的要求,满足了学生心理、生活的需求,满足了学生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欲望和个性的追求,也利于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挖掘;经过选择后的教学内容,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合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便于集中有限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是建构选修课课程新范式的基本条件。
  
  二.根据课本要求,确定研习目标
  
  明确教材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是选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者必须心中有数,学者也必须清清楚楚,不可轻视。因为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语言规范和创新》(苏教版)这一部选修教材的每个专题由导语、文本、资料链接、阅读探讨、积累与运用五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主要有:如何遵守汉语言规范,如何运用语言手段进行语言创新。基本的要求是:严格遵守现代汉语各项规范,做到文从字顺;熟悉语言创新途径,充分挖掘并调动汉语的各种潜力,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为此,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进行系列化的语言训练,学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据此,我们把每个专题分为三个目标基本点:阅读基本点,研究基本点和训练基本点。每一个专题前面的例文,我们把它作为阅读基本点,意在了解语言现象,了解语言的构成,语言的艺术性和民族意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把“资料链接”作为研究基本点,意在研究具体的语言问题,并收集平时口语、作文中的语音、文字、语病的错误,研究它们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为准确地运用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写系列的专题练习,作为训练点,意在通过题目的训练,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习惯,纠正错误的语言现象,并且同高考接轨,既利于学,又利于考。根据教材要求,分解相关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达成要求,是建构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目标基础。
  
  三.围绕教学专题,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是专题研究性课程。每一本选修教材,就是一个总研究课题;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子研究课题;每一个学习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具体的小研究课题。例如,选修《选读》(苏教版),可以把《史记》的相关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研究专题:司马迁生平事迹的研究,《史记》思想的研究,《史记》叙事艺术的研究,《史记》语言的研究,《史记》人物刻画艺术的研究等等。然后,围绕这些专题,运用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这样做,是为了在满足学生共同性学习需求的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趣味性的学习需求,“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达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围绕专题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首先是“自主”,不是“师主”。不是人云亦云,不是参考书上现成的表述和固有的结论,而是从自身理解出发,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阅读,去体验,去感知,去表述,得出属于“自己”的看法,说出或写出属于“自己”观点和结论,并且不断斟酌和完善。因此,“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我体验性阅读。只有强化自我体验性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得以张扬,阅读体验更加真切。只有自主阅读和个性阅读,才会引出真情体验、个性体验,才会激发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健康持续地发展。要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应该有民主思想和平等意识,应该明白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不是“教”师,不只是我教你学,不只是教知识,还要导思路,导学法,导研究的发展方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兴趣的激发者。如何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如何引导有序而又实效的课堂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归纳,应该是为师者所关注的重点。要创设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和自由交流的平台。可根据座位的排列,以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相互研究,交流学习的心得或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并推荐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可以兴趣和爱好作为组合的基础,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以组长为代表在班级交流学习的见解和体会;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讲台也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平台。也可以把举行阅读体验的报告会、讨论会作为课堂的重要形式,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研讨争论相关问题;满足朗诵和表演的需求,使诗歌的诵读和戏剧的表演有成为课堂交流的一种形式。因此,运用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性阅读,并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应该成为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的核心手段和重要过程。
  
  四.自我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自主总结归纳,是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归纳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认清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努力去克服它。但绝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由,不闻不问。教师应该在方法上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引导学生;在成果的展示方面提供相应平台,以激励学生。就方法来说,可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属于知识积累型和语言运用型的内容,要按照知识系统去分类整理。例如古代文化常识,可按礼仪类、官职类、风俗类去整理;语言运用型,可按语音类、语病类、表达运用类去整理。属于研究探讨型内容,可以按照研究探讨的类型去整理。例如研究《选读》,可以按照专题研究的方式分专题去整理,如关于司马迁生平事迹的研究,关于《史记》叙事艺术的研究,关于《史记》语言的研究,关于《史记》人物刻画艺术的研究等等。属于赏析类型的,可以按照赏析的对象去分类整理。例如《选读》,既可以按照“边塞类”“怀乡类”“送别类”等等类型去整理,也可以按照“练字”类“表现手法”类“情感抒发”类等不同赏析的角度去整理。就成果的展示来说,可以就某一个专题,提供交流的舞台,研讨会、辩论会是其重要的形式;可以在教室里开辟相关的专栏进行成果展示;可以在班级学生中传阅优秀的研究笔记本或研究论文;对于特别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荐到有关的报刊杂志争取发表。在整理自己所学知识时,遇到疑难问题,要鼓励学生互相研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也要鼓励他们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自我总结归纳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理清学习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满足个性化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更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基本保证。
  
  高金章,陈俊江,江苏盐城中学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