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1984年以来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1984年以来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综述】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9-04-15 04:21:12 影响了:

  摘 要:1984年是狄德罗逝世两百周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狄德罗年”,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狄德罗研究热潮,我国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至今已近三十年,这期间,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出现了许多新进展,依时间线索,可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至1989年,借着狄德罗年的余韵,狄德罗美学研究格局初步建立;第二阶段,1990年至1999年,狄德罗美学研究开始逐渐深入;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狄德罗美学研究全面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关键词:狄德罗 美学 综述 1984
  德尼·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三大思想家之一,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他既是哲学家,又是美学家和文学家。1984年是狄德罗逝世两百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为“狄德罗年”,法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狄德罗纪念活动。在我国,仅狄德罗研究座谈会就举行了数次,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距今已近三十年,这期间,关于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研究又发生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梳理这些发展与变化,对推进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
  一、1985年—1989年的研究情况
  作为“狄德罗年”的余韵,1985年到1989年这五年,高水平的狄德罗研究综述开始出现。翻译家、商务印书馆编审陈应年的《狄德罗在中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以解放前后为界,按哲学、《百科全书》、文学和美学几方面,对狄德罗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全面梳理。
  “美在关系说”是狄德罗的基本美学观点,针对这一观点,出现了从简单译介到深入探索的发展。云南社科院向翔的《关系美学的历史考察》(《江淮论坛》,1985年第6期)将“美在关系说”置入“关系美学”的历史语境,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沿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狄德罗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剖析。
  戏剧理论是狄德罗美学思想的重要部分。这五年间,研究主要发力在“严肃剧”领域。黎风的《法国启蒙戏剧理论中的“理性主义”》(《四川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简明概括了其严肃剧理论中的“理性主义”,并与伏尔泰和卢梭进行了对比,他指出,在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中“启蒙主义壮丽巍峨的‘理性’金字塔是牢牢建筑在‘道德’和‘理性’两块坚实的基石上的”①。
  绘画理论是狄德罗美学思想的又一支点。雨田的《狄德罗绘画美学思想初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勾勒了狄德罗绘画美学思想的整体面貌。陈孝信的《狄德罗的〈绘画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第1期)则将散见于《画论》各篇的美学观点,梳理为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专著方面,周忠厚于1987年出版的《狄德罗的美学和文艺学思想》是狄德罗美学研究的一件大事。这是较早的以专著形式出现的狄德罗美学研究成果。
  总的说来,1985年至1989年间,狄德罗美学研究从笼统的狄德罗研究中独立出来,既有高水平的研究综述,又有针对具体美学观点的独立探讨,还出现了研究专著,这意味着狄德罗美学研究正式进入了活跃时期。
  二、1990年—1999年的研究情况
  进入90年代后,狄德罗美学思想研究开始逐渐深入。其中,突出的特点是狄德罗戏剧理论研究相当活跃,尤其是出现高层次的比较研究,比较对象主要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张晓军的《李渔与狄德罗的戏剧理论之比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和李燃青的《李渔和狄德罗的戏剧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年第3期)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随着叙事学等研究方法的引进,狄德罗戏剧理论研究中还出现了不少新探索,例如,李云峰在《狄德罗戏剧理论的叙事学意义初探》(《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中认为,狄德罗严肃剧理论“提出了一种‘第四堵墙’式的真实幻觉原则和重视性格与环境之间关系而且能产生强烈情感效果的情境叙事方式”②。
  “美在关系说”的研究也在深入。叶中强的《西方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论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及其历史地位》(《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放弃了唯物、唯心定性窠臼,严谨地重构了“美在关系说”的理性内涵,认为其意义在于提出“个体”与“整体”辩证关系的美学观念,并开始注意到美的本质中人的主体因素。
  进入90年代,狄德罗小说研究较为丰富,多部作品都有涉及。陈顺基的《狄德罗小说与法国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和蓝泰凯的《“一部最激烈和最勇敢的书”——论狄德罗的小说〈修女〉》(《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一时期仍未出现独立的狄德罗美学研究著作(译作),但在以狄德罗为整体研究对象的著作中,对美学不乏涉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外国著名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了牛津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的《狄德罗》,这部书由狄德罗研究专家、英国人彼得·弗朗斯耗十年之功而成,书中有专章介绍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总的说来,90年代的狄德罗美学研究逐渐深入发展,这时期,比较重要的成绩是狄德罗戏剧理论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出现了高水平的比较研究。无论对拓宽狄德罗研究领域,还是促进我国戏剧理论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2000年—2011年的研究情况
  进入21世纪后,狄德罗研究进入了新的高峰期。就“美在关系说”而言,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教授的《以“美在关系”为中心的狄德罗美学思想体系》(《云孟学
  刊》,2005年第6期)以“美在关系”为主线,将美的界定(“美在关系”说)、戏剧美学的情境说和绘画美学的整体论融为一体,堪称狄德罗美学研究代表作。
  戏剧理论方面,比较的范围不断扩大,许安群的《“兴观群怨”与“净化”——祁彪佳与狄德罗戏剧美学比较》(《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以李渔之前的明代戏剧理论家祁彪佳为比较对象,孙云宽的《狄德罗与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之辨》(《邢台学院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