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责任心·爱心·童心_爱心耐心责任心
 

责任心·爱心·童心_爱心耐心责任心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7:48 影响了:

  每逢新学期伊始,学校都会增添一些年轻的新面孔。每每与我交流,他们提及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怎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好教师?我认为,一个好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又叫责任感,是自觉做好分内事的一种心态,即忠于职守。工作勤恳,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教师的分内事是指教书育人,不仅教书还包括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天平已严重失衡。人们对教师责任心的评价不断浅表化、狭隘化、功利化,还集中指向其教书水平——准确地说应是教授“考试”的水平,即有扎实的业务基础。在学科教学中如鱼得水:所教学生在学业测试及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名列前茅。这样的教师固然不能说是“坏”的,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甘人后的闯劲,是有教学责任心的教师。但是,他们往往理性有余,情感投入不足,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他们大多信奉“耐得十年寒窗苦,喜获金榜题名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大多目光胶着在知识技能的追求和掌控上,希望对知识技能的娴熟掌握能给自己及学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实惠。他们认为教师的最大职责是编织学科知识能力网。不让试题之“鱼”漏网而逃: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埋头于狭隘的、零碎的知识技能的寻觅、运用,成为高超的解题机器。认识上的模糊短视必然带来操作上的急功近利:课堂上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梳理。而忽略自身教学艺术的锻塑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漠然无视;心情焦虑、急躁,对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鲜有耐心,甚至有“去之而后快”的私念。这样的教师是苦的,被繁重的批改作业和一轮又一轮的订正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他们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而心力交瘁:职业幸福感在学生金榜题名的时日里转瞬即逝。轮回班重复的辛劳与痛苦随即扑面而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辛勤的工作一点一点耗损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生命,扑灭学生对愉快学习的寻找和热情。这样的教师也许为领导所赏识,同行所羡慕。家长所肯定,但未必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极端的甚至被视为“仇敌”。
  为什么怀揣一颗“向善”之心却不能带给学生快乐,为什么呕心沥血地奉献却不被学生接受?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以关照个体生命的尊严、幸福为本源,以守护人性、孕育德行、促进个体存在的自在完满为目标的生命活动,难以像其他职业那样用量化的标准来进行“一刀切”。温家宝总理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的工作,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是对国家、民族未来十年、二十年那些成人的表情的塑造,它永远是感性的、诉诸心灵的,它从根本上是关乎人心的。做过十几年中小学教师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有过这样的心灵觉醒:“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业多年的教师大多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笑一笑,孩子们即刻阳光灿烂:我们一发怒,教室里阴云密布。可见,教师在孩子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责任心就应该表现为对学生的爱心。爱心是热爱职业,全身心投入职业的一种心态,它主要表现为工作主动,充满激情;关注生命,积极诱导。具有爱心的教师往往比只具有教学责任心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感情。
  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师爱在孩子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师爱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这方面最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克布森(L.Jacobson)的经典研究:在一到六年级儿童中,将随机抽取出家境贫困、受教师歧视的学生名单交给教师,谎称未来发展预测表明,名单上的学生都是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一学期后,这些“特殊儿童”的成绩增长果真比其他学生快。且求知欲旺盛,更有适应力。一年以后的测试表明,这些学生继续进步。罗森塔尔等人认为,这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交往时的语调、表情、姿态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期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从而改变自我观念、动机、认知方法和技能。这种效应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师爱能影响儿童品性变化。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转变儿童品行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种感情,师生之间的一切沟通就不可能发生。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早就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你对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所作的母爱行为实验表明:从小失去母爱的母猿在自己做了母亲后也不懂得母爱,在小猿猴出生后的前四周它们躲避和虐待自己的孩子,甚至达到危害其生命的程度。心理学家C.T.亚科布松和苏堡茨基还通过实验证明:教师的热情能转变儿童的行为。
  师爱能促使儿童心理健康。哈洛通过实验发现。幼猴除饥肠辘辘时去装有奶瓶的金属假母猴那里吸奶外,其余时间都紧挨着温柔、绵软的绒布假母猴,显露出亲热依恋的神情。这表明,动物有依恋的需要,儿童当然更有这种需要。斯皮兹(R.A.Soits.1945)的研究则表明,过早被剥夺母爱的幼儿会出现社会行为方面的恶化现象。赛若(R.C.Serow)和所罗门(D.Solomon)也曾发现:教师关心学生,则教室内会形成友好和乐的气氛,学生们互相合作,愉快学习:如果教师表现出商业化的态度,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不但会有消极的反应,在学业上还会缺乏兴趣。教师的热情态度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强归属感和安全感,也就是说,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为它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社会性需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