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中欧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对比分析】中欧国际商学院 好考吗
 

【对中欧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对比分析】中欧国际商学院 好考吗

发布时间:2019-07-10 03:47:26 影响了: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中、欧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指出中国现行的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以期探寻一套适合中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改革目标。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中国;欧洲
  前言:乒乓球,被称之为我国的“国球”,自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的五十多年间,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欧洲的乒乓球球运动已有100多年历史,有着世界上开展最完善的乒乓球职业联赛,运动员培养体制完备。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基本上都来自于省体工队,文化水平低,退役之后,转业出路不尽人意,故有必要对中、欧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进行综合的对比研究,借鉴欧洲先进的培养理念,完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得到全面发展。
  一、研究对象
  以中、欧国家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情况、选材、学习、训练、竞赛管理、待遇、择业为研究内容。查阅中欧有关优秀运动员培养体制的研究资料,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乒乓球运动在中欧国家的开展情况
  1.中、欧国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史。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1951年之前这一段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至今保持着乒坛霸主地位。欧洲有着世界上开展最完善的乒乓球职业联赛,中欧运动员培养理念差距更多在于职业化的理念和方法。因此,相比欧洲国家几十年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我国培养模式成熟度还差得很远。
  2.乒乓球场馆设置及普及率差异。在欧洲,乒乓球运动普及程度其实很高,像德国、匈牙利、俄罗斯等国乒乓球的专业水平虽不如中国,但这项运动普及率却不比中国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乒乓球桌,哪怕在大学生宿舍的地下室里也会配备一两张乒乓球台。在我国乒乓球桌大都设在露天的活动广场,而大多数俱乐部收费较高,其实际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3. 中欧乒乓球运动水平有一定差距。乒乓球对德国人来说只是一种和长跑、自行车一样的健身和锻炼方式,爱好者不少,但将乒乓球运动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的很少。
  (二)中、欧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拔情况
  1. 中、欧运动队乒乓球运动员的来源。欧洲国家的乒协组织不像中国乒协一样坐享其成,他们每年还要自上而下组织地区性的小型乒乓球赛,直接从普通中学发掘选拔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人才。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育运动学校体制;二是体育运动学校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联合培养体制,然后经过体校、市队、省队层层选拔把精英送到国家队。
  2.中、欧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课的要求。在欧洲国家的大部分学校,乒乓球运动只是作为学生们的一种兴趣爱好,因此更倾向于注重文化成绩,学生必须修够学分才准许毕业,进而从事热爱的体育事业;在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把运动训练文化学习并重, 运动训练的时间大大超过同年级的中小学体育活动时间,这样使得他们文化课考试显然不如正常中小学毕业的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的范围也通常受到一些限制。
  (三) 中、欧乒乓球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及比赛管理的对比
  欧洲学校比中国运动学校更重视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尤其是在大学,运动员毕业率必须要与该校全体学生毕业率相一致,再者就是学期成绩要达到全体学生的平均值;但在我国运动员享有“特殊待遇”,学校根据运动员对本校的贡献会给予奖励,并可以免修部分课程,这种消极的做法是加大了中欧乒乓球运动员的文化差距。
  欧洲的大部分优秀运动员会选择加入职业化的乒乓球联赛,比如德国的乒乓球职业联赛,其训练及比赛管理有着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欧洲的许多乒乓球职业联赛每年大概从8月份到次年3月,赛期达半年多。这跟中国联赛只有三个月不一样,国内基本是以训备赛,这里是以赛代练。
  (四)中、欧乒乓球队员的待遇及择业状况
  乒乓球运动员的收入水平在欧洲虽然略高于普通劳动者,但跟足球、赛车、冰球甚至并不怎么受重视的篮球运动员收入根本就不能相比。但是欧洲运动员的文化水平较高,他们还可以自谋生路,并且有不错的发展。
  三、结论
  中、欧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相差较大,造成运动员文化素质及退役后再择业也相差较大。我国“优秀运动队”模式是以追求运动成绩为最高目标,其他一切全要围绕这个中心,因此,功利性是第一位,社会的综合效益考虑的少,所以,运动员的全面培养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我国运动员培养体制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与时俱进,更新培养目标(2)体教结合,转变培养方式(3)整合资源,优化培养环境(4)消除垄断,拓宽培养渠道(5)政策引导,强化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潘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原则、措施[J].福州: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2]徐金陆,李浩松,郭锐.中欧乒乓球俱乐部联赛运营的比较研究[J].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3).
  [3]张秀华.中、美大学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浙江: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