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激发外语课堂学习动机的ARCS设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为例
 

激发外语课堂学习动机的ARCS设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13 16:08:29 影响了:

  摘 要: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时间投入、努力程度及语言策略的使用频率。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本文借鉴了Keller的ARCS动机模型,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为例,阐述了作者对外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外语教学 ARCS模型 教学设计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D?rnyei,1994;Gardner,Tremblay,& Masgoret,1997),它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时间投入、努力程度及语言策略的使用频率。Gardner认为,语言学习的动机成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动机的强度、学习某种语言的欲望、对学习某种语言的态度。Gardner认为这三个方面是组成动机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真正有动机的个体具备这三个方面的所有特征。Dornyei和Otto认为:“一般意义上,动机是指人们内心不断变化的内在激励,它能够激发、引导、协调、扩大、结束并评价认知及行为过程。”(D?rnyei,2001,p. 9) Keller认为动机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Keller,1983)。尽管对于“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大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1、个体对某种行为的选择(动机的方向性);2、这种行为的持久性反映动机强度的大小;3、这种行为中付出的努力反映了动机强度的大小。也就是说,动机是人们为什么做某事、做某事的持续性及付出的努力的表现。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材料,更轻松地学习语言知识,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也是促进外语学习者主动参与外语学习的途径之一。
  
  一、ARCS动机模型概述
  
  ARCS动机模型是关于动机问题的最系统、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模型之一。ARCS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相关)、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满意)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动机设计的第一步是要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唤起学习者的好奇心;之后,要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了解学习者的有关信息,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历联系起来;学习者在了解了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后,必须要能够对学习过程拥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所以,教师或教学设计人员在教学或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学业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和设计。要让学习者能够继续学习进一步的学习内容,完成下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者需要对学习结果感到满意或者对学习过程感到满意,以形成良性循环,继续下一轮的学习。ARCS动机模型侧重于动机激发的操作顺序关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张祖忻,2003)
  
  二、课文概述
  
  新视野大学第一册第一课为《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这是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第一课,编者将本文放在书本第一课的位置有其深刻的含义。课文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了作者英语学习的曲折历程,作者在初中阶段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由于英语老师的亲切和蔼而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学习热情高昂;到了高中阶段,由于新老师不是那么亲切,而是非常严厉,并且经常批评学生,作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落千丈;到了大学阶段,虽然老师的态度像初中时的老师一样和蔼可亲,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较少,而且发现周围的同学的英语说得比自己好,于是,缺乏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对英语产生了恐惧感。后来,作者有机会参加了在线英语学习,经历艰苦学习之后,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重新燃起。课文描述的情境可能与很多同学的英语学习经历非常相似,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这样的文章会激发学习者回忆起自己的艰难的英语学习历程,可能会激发起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信心,也可能会因为看到与自己的学习经历相似的案例而更加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至于学习者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看他们是否能够自我调节,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教师在这个过程则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帮助学习者朝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外语学习动机。
  
  三、课堂教学的ARCS设计
  
  学习动机的激发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的游戏,或者通过老师的个人感染力、幽默感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需要教学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最终是要让学习者在不需要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注意策略
  引起注意的条件有三个:感知的唤起、好奇心的激发、注意力的保持。在本课当中,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对于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可能还不了解。注意策略的第一个条件是感知的唤起,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目的了解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知道从哪个角度出发去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在本课当中,教师应当了解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Gardner的学习动机问卷AMTB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兴趣、动机强度、动机类型、课堂焦虑等方面的情况。在了解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在本课当中,可以向学生提问:语言究竟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东西却很少去思考它的真正内涵,提出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语言问题。教师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并邀请一部分学生给出答案后,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母语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保持对语言问题的兴趣。
  2. 关联策略
  建立关联的条件有三个:目标定向、动机匹配、熟悉感。目标定向是指要恰当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匹配是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熟悉感是指教学中提供与学生经验知识有联系的实例。在了解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基本情况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课文的内容和学习者的经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课文本身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教师也更容易引导学习者朝好的方向发展,激发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类型的动机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设定不同的英语学习目标。对于以工具性动机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及时地提供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持学习者英语学习的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这些同学多提一些问题,并给予正面的反馈。
  3. 信心策略
  帮助学习者建立信心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成功的经历,也就是要帮助学生去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二是个人的控制力,也就是使学生真正懂得要取得学习的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保证外语学习成功的决定因素,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到外语学习当中,但是,如果学习者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外语学习的趣味性与自己的预期有很大差距,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学习过程就难以持续下去。所以,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用保持学习者信心的策略。如在课堂上给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提些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列举一些成功外语学习者的案例,激发学习者参与外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者信心。
  4. 满意策略
  使学生获得学习满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自我能力实现的满意度,即学生感觉到通过学习,其能力确实增强了;二是外部提供的满意,如通过考试,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确实提高了,或者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了。获得满意的第一个条件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不容易实现,需要学习者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学习者提供评估的参考意见,如在开学阶段将学生的口语操练用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再记录一次,将两次的录音进行比较,让学习者确实感受到自己学习水平的改变。对于第二个条件来说,在本课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来满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单词或背诵课文,这是非常容易判断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是否付出努力的方法,对于努力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予鼓励,给予正面的反馈;而对于努力程度不足的同学则应当适时地给予提醒。
  总之,外语课堂教学对于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学习者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但是,教师在促进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则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合适的策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Dornyei,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3):273-284.
  [2]Dornyei,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Harlow,UK:Pearson Education,2001.
  [3]Gardner,R. C.,Tremblay,P. F.,& Masgoret,A. Towards a Ful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7.81,(3):344-362.
  [4]Keller,J. 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Hillsdale,New Jers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1983.
  [5]张祖忻.如何将动机原理整合于教学设计过程――谈约翰M・凯勒教授的动机系统学说.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第9-12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