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尝试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6:23 影响了: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数学素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在培养思维方面起着独到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课堂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都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有探究欲望,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我在教“圆的周长”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分别量出自己选择的圆形实物的直径和圆周的长度,在上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新课的环节,说:“同学们,以前总是老师考大家,今天请你们来考下老师好吗?请你们报出自己所带圆形的直径长度,看老师能否说出这个圆形的周长长度。”一听说考老师,同学们都来了劲,争着要报自己圆形的直径长度,让我说周长长度。当然,我报的周长长度与他们量得的数据基本一致。这样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老师报出的周长长度与我所量得的相差无几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可探索吗?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主动学习下面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看着课题谈谈:“你想知道些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分数的大小不变?”“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仅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学习目标,而且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积极参与的热情,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媒介。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烈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并且善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基础。如“圆的面积”的教学,通常是把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在一次教学中,有位同学却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我抓住学生质疑的契机,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学生通过酝酿、争辩,不仅认同了这一说法,而且还提出可以转化为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让学生质疑,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有学生的质疑,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四、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皮亚杰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用纸剪两个三角形。上课时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看谁能用手中的学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已经学过去的图形,然后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小组合作操作后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无法拼,一种是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还可能说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我让第二种拼法的学生展示他们如何做的,学生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最后得到统一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顺利地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探索活动。
  
  五、引导发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发现问题以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实质,只有问题弄明白了,思维活动才有一定方向。明确问题就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它需要把问题加以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这样一道思考题:“用6根一样长的塑料小棒,做出4个等边三角形,使三角形每边都是由一根小棒围成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由于一般三角形是平面的,材料也是在平面上出现的,大多数学生都在平面上作种种尝试,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有3条边,3个三角形就有12条边,而塑料小棒只有6根,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一引导,就促进了学生主动思维,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意识到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是公共的。学生就会从立方体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尝到成功的喜悦。
  
  六、实践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讲求实效性,讲求趣味性,讲求形式多样性,讲求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挑战性,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思维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在练习设计中可以通过迁移、变通设计一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变式练习”等不同形式的题目来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设疑,拓宽思维空间,以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解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从而训练学生的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打字员要打一份3600字的稿件,3分钟打了360字,照这样计算,打完这份稿件需要多少分?”解题时可以引导学生:①以1分钟打多少字表示“1”的量,算式为3600÷(360÷3);②以打1个字所用的时间为单位“1”的量,算式为:3÷360×3600;③以360字所用的时间表示单位“1”的量,算式为:3×(3600÷360)。
  这种变式思维能化繁为简,学生就可在求异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并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法是多方面的。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显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最佳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