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岗位面试
 

[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 高校教学管理岗位面试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7:56 影响了: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利益群体要求其自身利益可以在高校管理中体现,要求在学校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享有应有的话语权。在这些群体当中,大学生作为高校最主要的正式成员,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受教育者”、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同时也是高校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行使建议、监督和决策的权力,不但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大学生 高校 教学 管理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重要性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具有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一般特点。但由于高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主体参与管理行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学生不了解教学计划,选择空间就会受限,更谈不上参与计划的制订和修改。他们被成批地送入学校早已设计好的培养模式之中,被动地接受大多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压抑。对此学校应该予以尊重和培养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分析教学管理各环节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真正做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 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学校, 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主体,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集中指向的对象。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予以认可、配合和支持, 与教师和管理者一起, 共同构成了良性运行的合力。
  3. 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权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分配,还可使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全盘,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学校的有机运作和协调发展。这就易于在高校中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和谐关系,改变以往学校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管理学生,让长期被拒之门外的学生参与到高校的管理之中,有利于避免和化解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冲突,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实现学生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双赢效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内容
  一般来说,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为:了解培养方案和重大教学决策、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反馈教学信息、研讨解决教学矛盾、开展教学评价、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制定重大教学政策等,即知情、选择、反馈、研讨、评价和决策等六个方面。
  1.了解培养方案和重大教学决策
  了解培养方案以及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应该清楚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等问题,并及时了解学校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校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加深理解,与学校形成共同认识,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进度
  随着学分制的逐渐推广,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计划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和“一课多师、一师多课”制将使更多的学生有可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和教师。学生还可以选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比规定的学业年限推迟或提前毕业。
  3. 反馈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
  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教育和管理,而是可以将学生在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到管理者和教师手中。教师与管理部门再将对学生反馈信息处理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构成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
  4.研讨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矛盾
  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结构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矛盾。对此,学生可以与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协商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一起研讨教学问题是协调教学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5.评价教师、课程和教学计划
  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和系统分析,为教育教学决策和控制提供有益信息。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终结性评价。
  6.参与修订教学计划和重大教学政策
   “管理就是决策”,教学决策和计划是教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学问题的决策和计划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以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一般不容易直接参与,而主要只能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后,根据教学评价和调查结果来参与课程的调整,并在大学高年级阶段参与对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修订。对一些重大教学问题的决策则要在调查研究,广泛采集学生民意基础上才能参与。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思考
  在中国的高校中,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却由于各种原因而发展相对缓慢,学生声音很弱。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应该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利,应该让学生的声音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并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就本科教学管理而言,学生的参与仅止于服务工作以及被动的管理。以笔者所在的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尝试,比如:学生评教、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定期会见学生代表、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及开设面向学生的专题讲座、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等等。学生可以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反馈教学信息,学校也对学生所反映的教学质量有问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整改措施。但是,我校的学生参与机制还是仅限于服务工作、索取信息等等。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调动,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实现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高效化。有以下几点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学生参与高等教学管理的机制需要转变学校及政府传统上的管理观念。这些传统的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首先,很多管理者认为学生在高深学术领域只不过刚刚入门,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在这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呢,学生在学校只呆四年,不过是匆匆的过路客。其次,学校也担心学生因为过多的参与管理,而分散学习的精力,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各方管理者对学生参与重要性的忽视或担心,从而影响了相应制度的建设。所以,管理者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重视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调查及研究。
  2.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目前,很多学生缺乏相应的参与意识,认为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者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个性心理已经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立精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不仅仅只是限于参与学生团体的活动,还要涉及参与学校层面的管理工作。只有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中,大学生才能发展民主意识,培养公民责任。因此,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应当加强,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其积极参与的意识,树立其强烈的责任感。
  3.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保证
  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并没有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明确规定,这也是我国高等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加强并完善学生参与制度的建设,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纳入法律范畴,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法律保障。还有,应完善学校内部投入保障制度,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招聘吸收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岗位来,给予一定的报酬,建立勤工助学制度。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其潜力,触发其创新热情,为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范式。
  4.注重学生参与的监督机制
  鉴于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参与高等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来约束学生的参与行为,使学生行使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责任,受到相应的制约,以避免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随意性。(1)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即组建由学生组成的教学信息员队伍,通过电子邮件、书面调查报告等形式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构成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2)建立领导联系学生制度。即学校与学院(系)领导联系教学班或学生寝室、会见学生代表、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学校各级各层教学管理人员定期组织联系各类学生团体,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及时对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做出反馈。(3)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即从学生角度真实地反映授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为教师和教学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
  四、结束语
  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学生作为高校或大学的重要力量这一事实从未改变。学生是大学存在的理由,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他们充分理解管理者的意图,并能够有效反映他们的意见,才会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管理效率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培养方案2009.2009,(11).
  [2]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本科生教学管理规范(修订版)汇编.2009,(4).
  [3]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09,(6).
  [4]张琳.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