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说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_王朝兴替意思
 

话说中国古代王朝的兴替_王朝兴替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0:36 影响了:

  一、延安窑洞话兴替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2100多年间,在中华大地上,我国许多王朝兴亡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幕幕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历史剧。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窑洞里对熟谙历史的毛泽东说,“……所谓‘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政党、一国家,都是如此……。”后人将毛泽东、黄炎培的这番谈话,称为“窑洞对话”。
  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各朝都有近200年或200年以上的封建统治,唐、明、清三个王朝都维持了近300年的封建统治,秦、隋、元朝虽然寿命不长,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这些王朝都有着相似的历程,即兴一盛一衰一亡,尤其是秦、隋朝等短命的王朝,其兴也骤,其亡也速,似乎更能说明王朝兴亡的规律。
  
  二、王朝更替话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靠战争,所谓“马上得天下”。秦朝是在割据一方的诸侯王国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自秦以后,农民起义敲响了旧王朝的丧钟,新的王朝总在战乱中乘时而起,有的是农民起义领袖蜕化为新的封建帝王,像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有的是在农民起义后,雄霸一方的军阀在群雄混战中逐步强大起来,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像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父子。
  第二种途径是采取了“禅让”等政变手段实现王朝的更替。新兴的统治集团操控了原政权的军事和政治大权,威逼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让出帝位。像王莽、曹丕代汉、司马氏代魏、杨坚代北周、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种途径就是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借中原王朝内外交困之机,通过征服战争,征服半个乃至整个中国,建立起了新的王朝,像辽、金、元、清。落后的民族在征服中原等先进文化地区后,其往往被先进的汉文化所同化。“禅让”掩耳盗铃,新王朝没有也不可能根本上去打击那些腐朽黑暗的旧势力,为政多是“率由旧章”,少有兴革,并未注入多少新鲜活力;而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凭借兴盛一时的强大武功,很难长治久安(清朝例外,得益于它前期的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大力学习吸收与兼容并包)。
  
  三、能否长久话隐患
  
  一般来说,每个王朝建立之始,总存在着棘手的三大隐患问题。最高统治者如果处置妥善,就会出现盛世,否则就会引起大震荡,乃至王朝的迅速覆亡。
  第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新王朝的统治者如果接受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缓和矛盾的政策,如轻徭薄役、休养生息、整饬吏治等,数十年时间内,就可以出现生产恢复、经济繁荣、户口繁衍、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如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等;一旦倒行逆施,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与周边少数民族纷争不断,加之旱灾、蝗灾、洪涝、瘟疫盛行,老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就会铤而走险,逼上梁山,此王朝也就来日无多其兴也骤了。“,其亡也速”,秦、隋王朝就是如此。
  第二是要协调好统治阶级内部利益问题。新王朝建立之初,民心未附,国尚未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错综复杂,处理得好,就会政通人和,气象一新,像西汉时期的铲除异姓王及平定“七国之乱”,唐代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北宋初年的“杯酒释兵权”,清初康熙帝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处理不好就会出大问题,内耗使得整个王朝元气大伤,甚至可能被颠覆,像西晋统一没多久就出现“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兵戎相见,民不聊生,周边少数民族趁乱入侵,西晋灭亡,北方陷入“五胡乱中华”的状态。
  第三是要机动灵活地执行少数民族政策。新旧王朝更替,原先被压制的北方游牧民族就会趁势而起,新王朝要视其国力而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汉、唐王朝建立初年,国弱民疲、统治未稳,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总是先和亲,一旦国力充盈,便大举兴兵讨伐;像北宋初年两次攻辽失利,最后被迫签订“澶渊之盟”,摆脱不了被动局面。历史表明,兄弟民族之间,战则两伤,和则两利。
  
  四、山雨欲来话改革
  
  一个王朝到了中期,最高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意志薄弱了,怠于国政成诟症,各种矛盾孕育,土地兼并激烈,苛捐杂税繁重,吏治败坏,统治者奢糜成风,腐败现象蔓延,对周边少数民族战争拖延不决,山雨欲来风满楼。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见识的人士开始指陈时弊、倡言改革,缓解社会矛盾。
  西汉中期张汤、桑弘羊改币制,国家控制了贸易:唐中期刘晏改盐法,杨炎推行“两税法”,原则上税收由实物改为钱币;北宋王安石进行税制经济军事改革;明朝中期张居正行“一条鞭法”;清朝康雍时期,推行“摊丁人亩”、“地丁银”,收税标准依据土地多少而不再看人丁的多少,从此土地税与人头税脱钩。
  许多王朝在统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都曾进行过针对时局危机的改革,改革之初往往收到一定的效果,然而行之不远,或因遭反对而废除,或者因用人不当等原因而走样变形。原有危机仍在延续,矛盾愈演愈烈,最终无可救药,来了个总爆发,在内外交困的浪潮中,旧王朝走向灭亡。
  
  五、谈古论今话启示
  
  第一,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处理得当与否,事关一个政权的成败。在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视农业,稳定农村,解决温饱,始终是中国历代统治者关注的头等大事。毛泽东说过:“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革命。”西汉“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之所以形成,主要在于新王朝的统治者,看到了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往往能以前朝为鉴,注意吸取旧王朝灭亡的沉痛教训,给予人民休养生息。
  第二,要整饬吏治,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历史上一再强调“为民做主”,讲到“衣食父母”、“爱民如子”、“民为国本”。王朝兴起之初,最高统治者往往很重视吏治,像西汉、唐初甚至包括明初、清初都是这样。一个王朝统治集团的衰败,很大的程度上就是特权的盛行、吏治的腐败,当怎么治也治不好的时候,它就完了。
  第三,要坚定不移地把稳定、发展、民族团结与维护国家的统一,做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汉唐盛世大好局面的形成,无不得益于最高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加强民族团结与兼容并蓄的对外开放政策。
  回想六十年以前的“窑洞对话”,当黄炎培讲到,“……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兴亡周期……”其实不只当年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在后来的不同时期都作过不同的回答,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邓小平说过:“……要从严治党,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锦涛讲过:“……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只要我们的党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就一定能跳出古代王朝的兴亡周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