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也要注重语感训练】在语文课中注重语言的积累
 

【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也要注重语感训练】在语文课中注重语言的积累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7:05 影响了: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它主要运用的不是分析思维,而是直觉思维,不需要直接分析,而能直接领悟,即: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这种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语文教学中的范文就是用来训练学生语感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淑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两位专家从理论上阐明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见重视语感训练,非常必要。
  一、诵读
  诵读是语感训练的重要办法。平日注重诵读训练,诵读得当,对于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对于诗歌、古诗文采取吟诵的方法训练,通过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吟诵,达到传出情趣,畅发感兴这种境界,对于散文和情文并茂的段落采取朗读的方法训练,由感情朗读到整体感知,使读者与作者心灵相同。在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刻了解。语感能力强的学生能通过直接感知,与语言行为主体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感应,享受美感。这样就达到了语感训练的效果。
  二、咀嚼
  所谓“咀嚼”就是咬文嚼字的功夫。阅读时要细心推敲、揣摩、品味。一篇课文读一遍,未必能理解的透,一句话只疏通文意,未必能理解的深。通过咀嚼去领会含义,体会情趣。新教材课后都编排了大量的理解含义的习题,我们必须抓住这些习题进行训练,通过揣摩字、词、句、段的含义来理解语句以外的东西,把蓄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把课文作为训练语感的对象,就是要启发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进而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
  三、赏析
  赏析是语感训练的较高层次。通过对课文的欣赏,分析、鉴别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作用。赏析重在欣赏,不能等同于分析。那种单纯的听老师讲解,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分段并总结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语言的美,体会不到课文的语脉、语气、语调。因而得不到语感。那种按照字、词、句、语法、修辞、结构等知识点肢解课文的做法,学生同样也得不到语感。作家在作品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我们的生活经验与作者不同,在学习课文时,不能――从生活经验中领会作品,也需要想象。想象是赏析的重要条件。叶圣陶先生曾以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为例,提示我们想象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一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一个“圆”字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是多么寂静的境界,像这样的想象,就可以接触到作者的意境,通过赏析,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四、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得鱼忘筌,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五、加强训练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阅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见,入情明理。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六、借助联想
  言语作品中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
  七、培养学生的悟性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句话与注解的话顺序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是强调作用,表示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时心情会是何等欣慰?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又怎么体会得到?从而体现这首诗的旨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则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锻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