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_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_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2:14 影响了:

  〔关键词〕 学生;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24―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更应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新课改强调,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计课外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把自己的特长表现给别人看。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入手来设计课外作业,形式有:
  1. 问。课本中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后可给学生布置向家长、朋友等多方询问的作业,给他们补充课本上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如,学了《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问家长世界地理的有关知识。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 做。有些课文学完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操作,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演。有的课文文体优美,适合朗读,可让学生回家把自己充满感情的朗读表演给家人看。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自编话剧,在班队活动课中表演给全班学生看。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特长的机会,他们很乐意去做。
  
  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作业
  
  新课改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来设计作业。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或者有趣味的作业。这样,一方面使这些“后进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适当提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不仅使这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还解决了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三、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来设计课外作业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为此,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作业形式:
  1. 听。这类作业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说话来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学了课文《巨人的花园》后,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听家长讲另外的童话故事或者听广播里的童话故事。
  2. 说。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邻居听。如,学了课文《五彩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当一回义务导游,用优美、风趣的语言,向周围的人们介绍五彩池的美景或者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全班学生听。
  3. 读。教师要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做这类作业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也可以自由阅读报刊,还可以阅读名家名篇,摘录优美词句。
  4. 写。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写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或者写写故事的结尾。如,学了《新型玻璃》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写未来将会出现的新奇事物。
  
  四、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来设计课外作业
  
  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布置课外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作业形式有:
  1. 收集性作业。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如果学生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抱着书本死读书,那以后进入社会,将会无所适从,甚至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之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对信息进行反馈、交流。
  2. 想象性作业。有想象才会有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能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观察性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平时就要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如,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可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黄瓜苗、葡萄藤、牵牛花等植物的藤蔓,看看它们是怎样由低处向高处生长的,并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