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母语教学 给母语教学开一扇窗
 

母语教学 给母语教学开一扇窗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8:34 影响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草根文化就是“身边文化”、“生活文化”、“地域文化”,学生的所见、所闻,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现象、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草根文化的身影。把草根文化植入母语教学中,是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无疑从新的视角给母语教学开了一扇窗,给大语文教学展现一片新空。
  语文教学需要从地域、社区等文化中开掘“草根”因素,让语文教学沐浴着乡土阳光,实现语文是一种“根疗”教育的学科特点。把草根文化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意欲打破文本与生活的壁垒,让文本教学与草根文化生活对接,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涵养中注入“雅俗共赏”的文化元素,让语文教学呈现多元和丰富的文化图景,体现文化教育的广域化、融合化,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品位和质量。
  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教学为例,谈谈将草根文化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常用策略。
  一、导引植入,让草根文化勃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
  草根文化往往朴实而鲜活,导引得当,容易勃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在课始,以合适的草根文化内容导引,或讲故事,或读资料,可以讲本地的文化遗存,也可以谈身边的文化事件。所讲的草根文化内容,根据只有一个,就是与课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勃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服务课堂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引入的草根文化内容学生熟悉与否,都会产生亲切感,都能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这样的导引或平实自然,或眼前一亮,或如小溪流淌,或如惊雷炸开,都能激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三借芭蕉扇》一课,先让学生谈谈与家乡有关系的名著,重点谈李汝珍的《镜花缘》、吴承恩的《西游记》,还谈花果山的水帘洞,自然说到与水帘洞有关的孙悟空,学生情趣高涨,巴不得马上走进课文一睹为快,这样便水到渠成般地导引了课题。
  二、过渡植入,让草根文化加强过渡话语的助推功效
  好的过渡导语是深入阅读理解课文的助推器,在过渡语中随机植入适切的草根文化内容,让这些内容充实过渡话语系统,可以强劲过渡话语的助推效能。选择的草根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过渡话语,也可自然化用,并与上下文的知识、意境、情趣相联、相融。切入过渡话语的草根文化内容,可以是只言片语,可以是故事梗概,也可以是某个情节;形成的过渡话语可以是形象性话语,可以是理性话语,也可以是形象理性话语;所起的作用可以是引境激趣,可以是拓展视野,也可以是推波助澜。要让切入的草根文化内容让过渡更加充实有效,增强承上启下的推助力,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搜引资料,精心设计过渡话语内容。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在向老人“扫路”内容过渡时,随机请知情的学生谈谈花果山的“十八盘”、“一线天”,从现实的景观和攀爬的艰辛中过渡入文,感受老人清扫阶梯之多,劳动量之大,为理解老人的勤劳和豁达乐观奠定鲜明的感性基础。在引导学生用笔画出描写天游峰美景的语句,借以欣赏天游峰的美丽景色之前,引用清代诗人杨锡�《咏大伊山》中的“海甸平无极,苍然见此山。向东疑地尽,如带有流环”诗句所描绘的大伊山风景作为过渡,由眼前拥有的美景与感受,自然过渡到阅读下文的要求中来,不光丰富了过渡话语的知识含量,更强劲了过渡话语的助推功效。
  三、渗透植入,让草根文化浓化课堂教学的活力氛围
  渗透,讲究的是自然,讲究的是有效。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得当的渗透草根文化,渗透的内容不在大小多少,哪怕是一词一句,随需而为,随手拈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靠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这就要求老师对相关的草根文化内容能娴熟掌握,灵活化用,前后内容衔接紧密,话语表达深入浅出,少有刻意痕迹,如同水分自然渗透草根,让其伸须、发芽、长茎、展叶于春天的某块地面或角落,虽是悄然无声,却能孕育一片绿意和生机,呈现一派灵秀与活力。
  教学《麋鹿》一课,在学习麋鹿外形特点的内容时,随机引导学生谈谈家乡有哪些珍贵动物,学生谈到了花果山的猴子、大伊山的刺猬、新浦动物园的长颈鹿和梅花鹿等,认为梅花鹿和麋鹿比较相像,并分析了它们相像的地方,之后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下文。
  四、穿插植入,让草根文化灵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态
  穿插植入草根文化内容,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且丰厚。因此,往往以举例子等形式把草根文化内容穿插于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穿插的可以是短小的内容,可以是较长的片段甚至篇幅,也可以是单幅或多幅图片甚至是实物展示,注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穿插”效率。这些穿插内容要求老师在课前根据教学需要作精心选择,长短不限却要精粹得当,切忌冗沉。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导语的恰切联串,让教学的前后内容自然流畅,相得益彰。
  在《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教学中,随机穿插大伊山山泉、潭瀑风景与传说,联系富有地方特色的淮海戏、小花船等体现劳动人民智慧、艰辛的戏曲文艺,丰厚课堂教学内容,让穿插的内容与课文中二泉景象及阿炳的命运相连、相映,让现实中显感易知的文化内容,链接融通起课文里深刻的情境内涵,激发学生深层情智感受,于是,便引起学生对阿炳悲惨命运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真性情。
  五、补充植入,让草根文化丰实教学内容的缺失空间
  补充植入草根文化,是为了充实教学内容,丰盈学生的学习所得,夯实学习时空。在某个教学环节完成之后,粘连余韵、补充跟进草根文化内容。“跟进性”是“补充”的基本时效特征,“实效性”是是否需要“补充”的基本衡量特征。教学中,可以根据之前教学环节的情况需要,跟进接合适当的草根文化内容,弥补充实教学内容或是解释说明其中的某个问题,丰实教学内容的缺失空间。显然,补充内容的“切合”与补充时间的“跟进”是两个关键点。
  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现代诗的第一学时中,适时点引学生描绘家乡宾馆湖春日垂柳梳妆、清水微漪的美丽景色,再引读一段描写宾馆路的“博文”的优美句段,让学生在现实优美的春光绿水中被染化,提升其情感体验与朗读诗文的水平。教学本课第二学时,在赏读春天美景的诗句后,补充引导学生谈谈到大盐河畔踏青、小公园里赏绿、大伊山上植树等内容,丰实、扩展诗句的情境内涵,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光、走进春光、植树造林、绿化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延展植入,让草根文化敞亮语文课堂的开阔视界
  草根文化视野宽广、内容多样,要植入丰富的优秀的草根文化资源,让语文课堂的开阔视界敞亮起来。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在课的结尾处延展植入草根文化,注意引介学生的阅读视线,以老师介绍或学生讲述等形式,引出相关的草根文化阅读内容,以课后作业或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形式作为延展。为了更具实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草根文化资料或书籍,课末做一些互动交流,相互启发,明确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的草根文化内容宜深浅适度,有可供资源来拓展学习视野,开阔语文视界,确保阅读活动顺畅进行。阅读活动的形式设计,应让学生易而从之,行而乐之。
  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后,引导学生谈谈大伊山的美丽风景,说说在大伊山上看落日的美妙情景,把学生带进美好的情境氛围,请学生课后再写写大伊山风景,同学们视野开阔,跃跃欲试。《卢沟桥烽火》一课学习后,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老师顺势布置大家课后搜集家乡先烈的抗日故事,在班级开一个交流会,深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这样,便延展了课文的情境氛围,敞亮了语文课堂的学习空间。
  当然,将草根文化植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随机、灵活、合理地进行,使植入的草根文化内容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植入的草根文化内容便成了语文教学的有机的、活跃的组成部分。
  (侍作兵、杨以军,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2222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