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教研组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语文课评课改进措施
 

教研组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语文课评课改进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04 03:59:46 影响了: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其特征之一就是管理重心下移。教研组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在教学教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课,是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但就现状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教研组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做一个简要的梳理。
  问题一:发言不主动
  措施:事先安排重点发言人
  一些教研组在评课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怕评不好,或者是不愿“抛头露面”,或者是出于其他种种顾虑,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愿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听课前就安排好重点发言人。最初几次活动可选择那些上进心较强的老师作为重点发言人,之后可轮流安排每个教师作为重点发言人。重点发言人最好有发言稿,至少应有发言提纲。这样,通过重点发言人的榜样示范,打破僵局,以点带面,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氛围。
  问题二:话题散乱
  措施:聚焦一个主题
  一些教研组在评课时发言主动,讨论热烈,但不免东扯西拉,话题散乱,各种问题都触及了,但每个问题都研究得不充分、不深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每次活动的主题不能贪多,聚焦一个就行。教研组长在听课前口头或书面告知老师研讨的主题,这样才能保证评课时话题集中,对主要问题的研讨比较全面、深入。
  问题三:一团和气
  措施:一针见血揭出问题
  有些评课者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也有一些授课者心胸狭窄,听不得“逆耳之言”,于是评课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优点牵强附会一大堆,缺点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这样的教研组,务必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首先,教研组长身先士卒,评课时一针见血揭出问题,为全组成员做好示范。其次,积极开展自我批评,要求每个授课者在评课时要做自我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饰美,不隐瞒,坦诚抛出,虚心请教。第三,要求评课者不能只是歌功颂德,必须实事求是找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问题四:苛求完美
  措施:树立三种意识
  在评课活动中,有的评课者抓住授课者枝节问题不放手,或者随意夸大,将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或者任意拔高,将偶然说成必然;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否定一点进而否定全部。对这样的老师,教研组长应引导他们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学习意识:任何老师的课都有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二是辩证意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完美的课堂只存在于理想中,一个教师,不管他名气多大,水平多高,他的课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三是研究意识:评课者的主要任务不是评定课堂教学的优劣高下,更不是定等级或打分数,而是与授课者一起研究问题,对其中有价值的做法进行拓展、深化,对不科学的做法进行剖析、改进。
  问题五:评课者误解授课者用意
  措施:听、评课前让授课者说课或反思
  评课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评课者对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不甚了然,曲解授课者设计意图,虽滔滔不绝却不关痛痒,虽口若悬河却离题万里。要根除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听课前安排授课者说课,或者口头交流,或者印发书面材料;也可以在评课前让授课者做自我反思,梳理教学思路,提出问题与困惑,总经经验和教训。通过以上方式的交流,评课者充分理解了授课者设计意图,评课时才能做到“言授课者所思,讲授课者所想”。
  问题六:评课者思考肤浅片面
  措施:听、评课前进行相关研究
  在评课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评课水平远远低于授课水平。这是为什么呢?一般说来,授课者对公开课是十分重视的,为了上好公开课,他会提前准备一段时间,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反复试讲,力争上出最佳效果。因此,在该堂课所涉及的许多问题上,授课者水平高于评课者是必然的。试想,较低水平的评课者点评较高水平的授课者,能给人多少有益启示?又怎能令人折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听课或评课前引导或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研究,如研读教材、教参、教案、相关理论文章,研究相关音像材料,了解班情、学情等。这样,评课者才会具备与授课者进行对等交流的学术平台,才不会说“外行话”。
  问题七:领导占时过多
  措施:教师展示为主
  许多评课活动,领导占时过多,往往是领导讲,教师听,领导千言万语,教师“万马齐喑”。我们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为什么不反对领导在评课会上“满堂灌”呢?这种领导评课的满堂灌至少有三大弊端:一是专业引领十分有限。领导不一定是教该学科的,就算是教该学科的,也不一定是水平最高的。二是剥夺了教师锻炼成长的机会。领导评得再好,也只能代表领导者个人水平,而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一个称职的领导应该千方百计引导、鼓励教师自主研讨交流。三是打击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培养了思维惰性。一些教师虽有研究兴趣,但苦于没有展示的机会;另一些教师本来就不愿意思考,领导满堂灌,他们乐得清闲。正确的做法是:增强专业人员的话语权,教师展示为主;不一定每个参会领导都发言,如果发言则以鼓励鞭策、宏观导向为主,不要在细节上纠缠耽误时间。
  问题八:主持人“再点评”水平不高
  措施:找足亮点、矫正问题
  主持人一般是教研组长,也可推选其他教师担任,还可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主持人的点评包括对该堂课的点评以及对评课教师发言的“再点评”,而难点是“再点评”。再点评需要较高的研究水平,较强的应变能力。再点评既要找准、找足亮点,又要发现、矫正问题。就亮点来说,可以从评课教师的知识功底、理论水平、评课内容、评课方法、言谈风度、人格魅力等方面入手。就问题矫正来说,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偏离主题的发言要“拨偏返正”;(2)对片面的观点要补充拓展使之全面;(3)对肤浅的观点要补充深化使之深刻;(4)对停留于感性认识的发言应提炼升华为理性认识;(5)对空谈理论的发言应结合课堂实践落实到教学环节与细节之中;(6)对错误的观点和不准确的材料应巧妙指出并即时矫正;(7)对大家都感到困惑的地方应提炼成问题,引导老师们思考;(8)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梳理总结并鼓励老师们借鉴。
  问题九:单向传输
  措施:多向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反对信息的一味单向传输,主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同理,评课活动中,领导与教师、主持人与非主持人、教者与评者、评者与听者不应该只是“你说我听”的单向传输信息,而应该让他们互动起来,展开讨论或辩论,在信息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生成新思想,发现新方法。
  问题十:活动超时
  措施:限时发言
  评课活动常常超时。对此,老师们深有感触。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忌讳拖堂。拖堂,它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利,是非正常的。同理,评课“拖堂”也是不对的,如果影响了教师吃饭和正常休息,那也是不合理的。较好的做法是:限时发言。不论领导还是教师,主持人还是非主持人,授课者还是评课者,根据其发言内容的主次轻重,一律限定时间。要安排专人控制时间,对有可能超时的发言者,要采用口头或纸条等方式提醒,对那些已明显超时仍滔滔不绝的发言者,如果不是内容特别精彩或有其他特殊原因,应该当场叫停。
  问题十一:止于提出问题
  措施:将有价值的问题课题化
  评课活动中,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评课结束,这些问题也就“冷”在那里,成了“永恒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精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升格为课题。这里所说的课题,不一定是国家、省、市、区、县规划课题,主要是微型校本课题,它可以是学校级别的,也可以是教研组级别的,甚至可以是由一个或几个老师承研的,但不论微型到何种程度,都应纳入教务处或教科室统一管理。只有这样,评课中提出的问题才能做深、研透,才能转化为课堂再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推动力量。
  问题十二:经验教训束之高阁
  措施:推广经验,戒鉴教训
  有的评课活动组织得相当精彩,总结出了一些可贵的经验,梳理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训,但评课活动一结束,这些经验教训也就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发挥其实践价值。《尚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推广经验,戒鉴教训就是这最后“一篑”,由于这最后一筐土石没有加到山顶而导致“功亏”,实在可惜。如何推广经验?可以安排教师、班级试点,由点到面推广;也可以全组连环跟进研究,由浅入深推广。如何戒鉴教训?可以选择相同或相近内容,由同一老师或其他老师再讲课,教研组再评课,如此循环,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问题十三:活动成果未整理
  措施:编写校本教研专集
  许多评课活动,会议主持严谨巧妙,评课发言精彩纷呈,经验总结典型性高,教训梳理富有价值,但未能在活动中认真记录、活动后精心整理,评课结束,一切也都烟消云散。其实,教研组的管理,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不仅包括组织层面的文化管理,还包括知识层面的文化管理即对文化产品的管理。较好的做法之一是编写校本课程。以评课活动为例: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录音、摄像,可以做听课笔记和评课记录;在听、评课结束后,我们可以收集授课老师教案和评课老师发言稿或提纲等等,这些资料经过适度加工,系统整理,就是极好的评课案例,将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的评课案例编辑成册,就是富有借鉴与研究价值的校本教研专集。
  综上所述,如何走出教研组评课活动的种种误区,将评课活动做实在,做深入,做出档次,做出效益,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文中论及的问题及措施,纯属举例,抛砖引玉而已。
  (责任编辑杨 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