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研究_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研究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心态问题研究_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3 03:53:25 影响了: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导致社会心态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心态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了解决社会心态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转型时期,社会心态,问题
  一、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性
  社会心态指的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对某种利益或要求的需求趋势,外在表现为社会情绪,其实质是社会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社会存在问题的映射,具有“普遍性”和“传染性”的特点。说社会心态是“普遍的”,因为它代表的是非少数群体的心理反应;说它是“传染的”,因为社会心态非常容易在同质个人和群体中被认同和传播。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体制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建国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先后采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社会结构的转型。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社会分层现象日益明显。第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也逐步由农业社会走向了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走向了开放社会。
  社会转型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暴露了各种隐藏的矛盾和冲突。社会转型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并不能保证每一方面都匀速发展,资源在每个阶层平均分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而这种发展速度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便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失衡。这种失衡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可能会阻碍社会转型,甚至毁坏已经取得的成果,危害社会稳步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写入国家发展的五年计划,已经充分说明了政府认识到当前社会失衡的社会心态已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引导和建设健康的社会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对执政者管理能力的一种挑战。
  二、当前社会心态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当前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较改革开放前正在逐渐减少,主流社会心态也趋于稳定健康,可是由不平衡发展引起的各种问题使得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在百姓中滋生传播,并使得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紧张。这些社会心态的问题影响了国家的团结,加剧人民内部矛盾。
  1、生活压力带来的浮躁不安情绪
  企业从国有变为私营,工作从分配变为竞聘,市场竞争机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生活压力的增加。当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临时,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生,普通工人,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买房难、治病难、读书难,各种压力使得普通百姓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刻处在紧绷状态,加上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民众对生活缺乏安全感。而对一个人的考核被细化成了一系列量的堆砌,学生考了多少分,学者发了几篇论文,政府办了几件大事,而对于质的考核,却很难用标准去测量。每个人都害怕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显得焦虑不安。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下,人们更注重眼前能够看到的成绩,既得的利益,而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为长久发展而思考,对于别人的成果,多数人习惯于“拿来主义”,论文可以抄袭,产品可以山寨……自主创新的新技术已经越来越少,这使得我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逐步落于被动。
  2、经济和政治的不平等带来的“仇富”、“仇官”、“仇警”心态
  近些年来,“我爸是李刚”等一些列事件激发了老百姓对于特权阶级滥用职权的“群体性怨恨”。“这种‘群体性怨恨’是‘官民冲突’和‘贫富冲突’的反映”。这些事件往往是由偶发事件引起的,牵涉到政府或公职人员,而参与事件的群众有的与事件毫无利益关系。“参与者的‘愤恨’来自三个层面:对政府在‘偶发事件’或‘日常纠纷’中的处置方式不满;对当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不满;对全国普遍存在并在当地得以呈现的官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等现象不满”。
  在政治方面,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官本位”思想,使得政府官员觉得自己在政治地位上优于普通百姓,是“官老爷”而非“人民公仆”。在经济方面,那些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并未如预期的带动其他人富起来,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而那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仰仗着父辈的权力和财富,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没得到相应的处分,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毁坏了政府辛苦建立的良好形象,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人民一方面愤怒于权力阶级的猖狂和滥用权力,一方面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种不安加剧了人民的恐慌,形成了他们对政府职能机构的不满,从而引发了群体性的反抗事件,干群关系紧张。
  3、价值观扭曲带来的炫耀、哗众取宠心理
  在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在飞速改变着,西方文化的流入,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使得人们在精神上迷失了自我。当人们对金钱的崇拜被推上了顶峰,一切向“钱”看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价值观。网络上,各种炫富门层出不穷,许多人乐于在网路上“晒”自己购买的奢侈品,更有甚者将资产多少跟人格贵贱划等号。而普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水平,也要跟风去追求奢侈品。
  哗众取宠是炫耀衍生的结果。如果既没有突出的才能,又没有可观的财富,普通人常常用惊人的言论和行为来突显自己的独特,从而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获取某种回报。“芙蓉姐姐”以其夸张的言行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这样一个娱乐成风的时代,她的行为迎合了某些媒体的需求,对其进行包装炒作,当这种炒作获得成功后,后人竞相效仿,手段言语出新出奇。这些人常用一些违背社会常规认知和价值观的语言和行为来引起社会关注,他们的言论容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进行错误引导。
  4、冷漠与“见义不为”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两个词,“打酱油”和“围观”,这两个词都表达了一种“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管”的意思。冷漠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见义不为”是近几年最引起人们反思的。从“老人跌倒不扶”到“小悦悦”事件,公民社会正义感丧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引起这种冷漠的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明哲保身,想管不敢管。曾有法官判决了扶老人过马路的大学生承担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曾有助人者被反咬一口,这种好心得不到好报的情况,使得每个人都对他人抱有怀疑态度,变得过度小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责备路人的冷漠,因为谁都不想变成下一个受害者,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道德的沦丧,法制的缺失,助长了诬蔑他人的气焰,不能还助人者清白。第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际交往中的真诚情感和诚信好礼的交往原则逐渐失落,利己的动机成为驱动力,利益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取代感情交往原则和组织原则,成为促动和维持公私关系的主要原则”。这种对利益的崇拜而造成的冷漠,是市场经济歪曲发展的结果。金钱成为一般等价物,将感情,关心,道义都化为了可交换的付出和汇报,并要求这种付出和回报符合“等价”交换原则。这种冷漠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使得人际交往关系紧张。
  三、解决社会心态问题的办法
  1、健全完善合理的帮扶机制,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民众的压力主要来自生活的压力,因此,将民生问题摆在首位,是抚平民众浮躁心态的有效手段。切实做到“以民为本”,要从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降低民众压力。首先,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保体制,对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和引导。其次,对于已经制定的政策法规,要认真落实。政府在控制房价和医疗价格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严格执行这些法规政策,政府要加强监管,防止公职人员以权谋私,钻政策的漏洞。同时,政府应加大建设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政府无力顾及的问题,应通过慈善机构和民间组织来解决,对于这些服务机构,政府要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帮助他们自主运作,鼓励他们更好的发展,将社会支持关系从家庭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让民众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全方位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
  2、维护社会公正,重建社会信任
  胡锦涛同志曾说“: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要维护社会公平,重建社会信任,首先要在法制上营造公平的氛围。当前影响社会公平的问题,主要是“法律面前,人不平等”。我国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执法层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虽然政府一直在号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实际上,出现法律纠纷的时候,民众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其次才是“找法律”。而有钱有权的人,即使触犯法律,往往会动用各种关系渠道而被轻判,这种社会的不公正严重影响了执法者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加强对执法的约束,对于相互包庇,违规执法的行为,对失责的组织和个人要从重处罚,对于滥用权力,影响司法部门公平执法的组织和个人,要追求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李刚现象”的再次发生,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给“官二代”“富二代”违法行为开绿灯。
  3、完善诚信体系,提高民众安全感
  完善诚信体系,建立由上至下的诚信系统,强调企业的诚信行为,来提高民众对其的信任度和安全感。食品安全问题是今年来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商家违规生产、违规添加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屡次发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政府监察不力,没有及时发现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第二,犯罪成本过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商家得不到严厉的处罚,少量的罚款和高额的利润使得不良商家往往躲过了风头又重新开始生产。因此,防治食品和商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食品的卫生安全标准,要由国家统一制定,而不能由行业自行决定,对食品要进行售前审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发现问题的企业,要立即停止售卖问题产品,对于情节严重的商家,要收缴高额罚款并勒令禁止其再从事食品生产行业。
  4、加强价值观建设,发扬助人为乐新风气。
  拜金主义,哗众取宠和见义不为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在转型时期价值观混乱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文化建设,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府和媒体应多倡导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政府要加强文化宣传,提高民众精神层面的追求,用教育唤醒社会公德,用温情改变社会冷漠,着重约束媒体行为,指引主流思想大方向。媒体应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将宣传重心放在正面典型人物和事件身上,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去炒作宣传甚至是策划出“畸形偶像”。通过大力宣传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去激励民众主动帮助他人,重建和谐,关爱的生活环境,用法律手段保护助人者权利,用社会舆论成为助人为乐的强大后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