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_非智力因素课题的应用价值
 

浅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_非智力因素课题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3:37 影响了: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因此高校教育工作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应用,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大学生素质 应用 路径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的时代,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点是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机构逐渐认识到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摆在首要位置,这种综合素质更注重人的完整性、潜质性、差异性,而不仅仅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成绩为主要目的。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对于这个心理学的概念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等。
  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具有影响人们思想发展方向和思维深度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具有动力作用。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动机促成的,它能促进人的智力健康发展,使人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发挥。
  第二,具有巩固作用。人的学习活动需要有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勇气,才能有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调节功能。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来发挥的,一般来说,快乐、喜悦对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有阻碍作用。
  第四,弥补功能。在学生中那些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的学生往往能取得较好学习成绩,智力因素发展不好的人,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就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
  
  二、研究与应用非智力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1. 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否具备创造力,拥有创新才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发
  展。创造性人才从何而来?必须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的培养,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涉及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因此高校教育工作必须关注非智力方面的开发与研究。
  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心理成熟期后移。一般而言,个体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往往不是同步的,生理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稍后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之间的这种异步性,在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呈现进一步拉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即当代大学生心理成熟期的普遍性后移。(二)心理矛盾增多。大学生作为人的青年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是个体“钟摆式地寻求自我”的特殊时期。与这一特殊时期相应,矛盾性是大学生心理发展呈现的最基本的特征。(三)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增多。与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总体上心理矛盾的增多相一致,再加上当代社会人才竞争的全方位性、日益激烈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呈不断加大趋势,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3.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要求在高校教育过程中重视非智力因素。与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上述特点相一致,在思想行为方面,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鲜明的特点。第一,思想活动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人的思想活动的开展,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社会现实多样化的产生,加之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使得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因素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第二,思想关注点的宽域性、分散性和思想文化需求的表层性。信息化的发展,既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影响因素愈益多样,他们的思想关注点呈现出明显的宽域性特点。信息化社会中各种思想信息的极度丰富性、迅速变化性,也滋生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需求的表层性发展。第三,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现实性。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现实的多样化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也明显呈多样性。当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运用多样的价值尺度来看待他人和社会,从而对社会现实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在日益多元的价值取向中,现实性是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所共有的鲜明特色。
  
  三、当代大学生教育中非智力素培养的路径
  
  人才成长的事实无不证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及智力发展、发挥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自信心的培养和训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确信无疑的态度和看法,是对自己的人格、能力、特长和修养等方面的一种总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自信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任何恶劣的现状,激发人的潜意识,使人产生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圆满结局,对于立志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信心的同时,要不断地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勇气与胆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迅速调整自己,面对挑战,解决困难。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认识自我、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及就业中充分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
  2. 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
  凡成才者,都有强烈的进取意愿和开拓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是同理想抱负连结在一起的。在科学史上,众多的科学人才,他们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如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没有上过大学,但由于他有致力于发明创造的远大抱负、强烈的进取愿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并付诸艰苦的实践,从而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高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探索新事物、开拓新领域的勇气和信心,以便发现新范畴、创造新成果。
  3. 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对整个人生而言,挫折是人无法回避的伴侣,就创造历程来讲,挫折更是成功密不可分的挚友。所以,青年大学生应首先明确:创造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险路,要笑面挫折,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挫折并不可怕,但挫折后不醒悟却是愚蠢的。冷静地研究为什么失败,才能孕育出成功。逆境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评价自己的反思机会,只要大学生对待挫折、对待逆境有着正确的认识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将这些素质逐渐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一种意志习惯,就会具有面对挫折和失败永不放弃的勇敢顽强精神。
  4. 培养稳定良好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对自己的兴趣进行确定,珍重这些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由此产生的着迷的兴趣,对学习知识或进行研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必须将才能与兴趣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其次,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能视而不见,要培养自己的感情,进而由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第三,要多参加创造活动。创造的过程可能会使你产生无穷无尽的兴趣,反过来,又会促进你的创造活动。有了广泛的兴趣,可以有意识地把专一兴趣上升到追求的高度,兴趣集中才能发展才能,这样,兴趣才能对开发展创造力具有促进作用。
  5. 培养严谨求是的学风。
  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有一个严肃、谨慎、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占有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大脑思维活动,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而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我国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之所以能够写出具有永久性医学价值的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因为他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大学生从事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必须治学严谨,不骄不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6. 加强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受到轻视,导致大学生对文化传统极其陌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完善人格的塑造逐渐被忘却。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不仅体现于人文知识的匮乏,也在其情感、意志等理性思维方面有所表征。建构大学人文精神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强化人文教育。即通过人文教育来塑造大学生的品格和意志。强化大学人文教育有许多措施:在价值层面上,要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人文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将其确立为核心课程之一。只有加大人文教育,注重情感、意志的培养,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勇敢、正直、意志坚定、热情向上,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各方面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阮秀梅.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1,(4).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张墨英.努力开发大学生非智力因素[J].江苏高教,2006,(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