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心灵的密码_解读学生心灵的密码
 

心灵的密码_解读学生心灵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9-01-14 04:13:39 影响了:

  摘要:要使班级成为一个坚强的集体,作为这个单位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就必须对班级进行严格的管理。要管理好学生,就得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科学评价学生行为作必不可少的准备。观察学生外部特征是理解其内心世界的基础和条件,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不外露的,是深层的。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正理解,是对学生外部特征综合观察的结果。
  关键词:心理透视 习惯心理 思维定势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这说明,了解人是教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没有了解就无从教育。我认为,要了解认识学生,就得了解学生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学生的外部特征,一是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观察学生外部特征是理解其内心世界的基础和条件,因为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不外露的,是深层的,故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正理解,是对学生外部特征综合观察的结果。作为班主任只有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学生瞬息万变的外部特征,才能洞悉学生心灵深处的秘密。
  一、方法
  1.察其颜,观其色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面部表情是能够暴露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事实上,初中孩子的情绪情感都会不同程度地在学生的面部得以反映。譬如,额角出汗、面红耳赤、青筋暴起等是内心世界在生理变化上的表现;喜形于色、眉开眼笑、怒发冲冠等也是内心世界在面部表情上的流露。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面部表情,从学生的面部观察端倪、寻找踪迹、察言观色,从而达到揣测学生心理的目的。但班主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不像我们京剧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一瞧就能断定其是好还是坏,因为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与人的接触逐渐增多,生活阅历不断丰富,他们公开展示的一面,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真正性格。为了隐藏其内心活动,有时甚至带着一副给不易分辨的假面具,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从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了解学生,但难以准确地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
  2.辨其声,析其音
  每个人像是一轮明月,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光辉的一面,但它还有黑暗的一面从不给别人看到。学生的内心活动也有隐藏的一面,随年级的升高,学生就越喜欢掩饰自己。甚至完全以假象出现,但毕竟是学生,其心理机制还不成熟,知识、经验、能力还不足。尽管其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压抑自己,但当其内心的郁闷淤积到一定程度时,必会以某种方式释愤抒怀。比如:一天中午,两个平时很少被人注意的男孩――棋子管理员许某和陈某,合力在黑板上画着一辆大坦克,坦克上写着“陆战棋是一种动脑筋,练聪明的好棋子。试一试吧,看谁赢得胜利”的醒目的“广告词”,引起了许多同学的注意。事后,我对这两个竟敢打破常规“乱涂黑板”的学生,发生极大的兴趣,便问其原因。原来是这样,班级里的棋子不太多,不够出借,可这两盒陆战棋却没人借,本来不多言语的许敏和陈义国,商量了几天后,决定“犯”一次规。正因为一心想为大家服务,才有勇气“冒险”,面对这个“创举”,我是又惊讶又欢喜。顿觉对学生的接触不多,了解不够深入。
  由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除了有个别学生行为偏激外,好友间的情感倾诉,或独自与日记说悄悄话等方式,便成了学生情感交流,心理取得平衡的主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要注意辨析学生的言语,既要关注学生说话时的神态、语调、节奏,又要注意分析学生言语的内容。“言为心声”然而是真话,还是假话?班主任要艺术地启发学生讲真心话,及时捕捉其言谈中的有效信息,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切忌只听一面之词草率地下结论。
  3.洞其举止,悉其行为
  学生的外部表情,语言只是学生内心活动的浅显外露,且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但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人的情绪情感不稳定,其由心活动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诱惑而表现在行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幅度过大或过急的动作,那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班主任要密切关注那些行踪诡秘、举止粗暴者,要从他们的举止言谈中领会其动作所隐含的意思,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预见性,对那些公然横冲直闯的违纪者,一定要绳之以“法”。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的学生更容易出错。因此,班主任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举止行为,以辩明学生的心迹,也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行为。
  二、原则
  由于班主任工作上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总会出现各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失误。所以,正确地认识、了解学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为减少或避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失误,班主任必须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行为,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1.全面性原则
  班主任要努力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开来,消除视觉的盲点,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洞察学生的方方面面。既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长处和短处;既要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也要了解学生家庭里、社会上的表现,通过全面了解学生去科学地评价学生,并试图在脑海中形成对学生的立体形象。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一俊遮百丑,而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既看优点,也看缺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奥秘,否则,就会轻率地将井蛙之见断言为全貌或整体。
  2.发展性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因此,班主任要相信任何学生在我们的教育影响下,在自身的主观努力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要对学生做出动态判断。既要纵向地看待学生的自身发展及发展趋势,也要横向地看待学生在某一阶段与其它学生间的差距。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观点来限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不能把他们看死。任意给他们戴上“坏学生”、“死落后”、“不可救药者”的帽子,而要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坚决克服“第一次效应”、“优先效应”、“近因效应”、“习惯心理”、“思维定势”等经验背景,情感背景的干扰,注意学生的细微变化,肯定成绩和优点,指出问题和缺点,力争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实际相一致。
  三、结语
  只有全面了解认识学生,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行为。要减少或避免认识上的偏差,就须正确地透视学生的心理,只要知人,知面,就不难知心。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良师,也要做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宪尧,詹振权.小学班主任工作原理与方法.杭州大学出版社.
  [2]唐武,潘桂贤.心理原理与素质教育.辽宁民族出版社.
  [3]小学教育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永胜.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