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高中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现状问卷 [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现状问卷 [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0:05 影响了: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和定型期。他们较长时期在初中所接受的小容量、慢节奏、注入式教育,难以适应步入高一后的跨越。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思维特点
  
  1.化学抽象思维。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抽象就是通过思维透过一类事物的表面现象、抽取其共同的主要方面,把握其一般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其成果有化学概念、化学术语符号、化学思维模型等,通过这一过程,使对化学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2.化学微观思维。化学微观思维就是透过物质的宏观想象,进人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微观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化学现象都是大量分子的统计行为。揭示化学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基本上都要从原子、分子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3.化学实验思维。化学实验思维是化学教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在高一阶段,化学实验思维就是把实验室的有关规定和操作中的诸多原理和注意事项转化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有向-操作行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从有利于观察和常人的动作习惯来推理实验的可操作性。以对反应(或操作)的原理的内涵和实质的深层次理解来推断化学实验的成效性。
  
  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1.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设计不完全等同于备课,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以学生的发展的心理和学习心理为基础,同时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目标等)和怎么教(情景、策略、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2.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例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常温无现象,加热后:(1)铜丝表面变黑,有气体产生;(2)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堵在试管口,品红褪色;(3)液体变成浅蓝色;(4)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出现;(5)试管上方可能有白雾。
  分析能力:(1)铜丝表面的黑色物体说明生成了Cu的化合物。说明了Cu已被氧化,则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浓H2SO4的还原物。若要证明是CuO,只要将铜丝拿出在稀H2SO4中溶解即可。(2)气体能使品红褪色,说明有SO2生成而不是H2,进而说明是酸根得电子(氧化性酸)从而可得出反应式:Cu+H2SO4(浓)=△=CuO+SO2↑+H2O,在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时反应,可知浓硫酸在受热时氧化性增强。(3)液体变浅蓝色,说明有Cu2+生成。如何生成?CuO+H2SO4=CuSO4+H2O(4)白色固体为无水CuSO4,如何验证?两步反应合并即可得Cu+2H2SO4=△=CuSO4+2H2O+SO2↑,反应中有水生成为何不形成CuSO45H2O?说明H2SO4的吸水性比CuSO4强。浓硫酸能否使CuSO45H2O→无水CuSO4。(5)试管上方冒白雾,可能是SO2遇水蒸汽形成。
  替代能力:就是用一种化学构成代替另一种化学物质的思维方法。例:①用Cu代替Fe与S加热(生成CuS)②用Zn代替Cu与浓硫酸H2SO4作用,(不生成H2)
  联想综合能力:就是对互相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思维朝正向、逆向、纵向发展,引导学生把个别和部分化学现象,通过互相依存的关系加以总结,得出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化学过程的整体认识。
  类比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对相类似的化学物质和现象进行比较的一种思维方式。例:①O、S、Se、Te的比较,O2与O3,H2O与H2O2。②SO2与CO2(化合价、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熔沸点、水溶性、水化物的稳定性、水溶体的酸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分析推理能力:就是引导学生找出化学物质和变化的特点及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和变化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推导找出结论。
  
  三、统筹全局,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楣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不是把视线只盯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和根本点,通过教师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思维能力,达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的培养创新精神之目的,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素质教育课堂化”的素质教育要求。
  总之,化学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