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犯罪心理by 长洱txt_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犯罪心理by 长洱txt_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6:06 影响了:

  摘 要:家长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都要打破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共同参与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来,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正确引导,培育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素质;家校结合;前提和保障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16-02
  
  培养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是“德”的培养,没有“德”的人才是无用的人。 “德”是做人的准则,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准则,体现的是内心素质。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的基本要求,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不健康的人,不仅无法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阻碍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想培育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加强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引导。
  
  一、要打破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错误观念
  
  如今,不仅家长,甚至学校、老师以及整个社会都被这种认识蒙蔽。国外权威机构对“天才儿童”的定义,第一点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创造性、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高智商并不能代表一切。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在近3000名大、中学生中,42.73%“做事容易紧张”,55.92%“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对考试过分紧张”……此外,还有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约1/5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种现象与家长为孩子不惜重金的智力投资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一边是父母望子成龙,一边是孩子心理幼稚脆弱,这种矛盾正在告诉我们:在我们强化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已经造成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
  大学生自杀案例就是这一现象的力证。但是,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的实事,人们却执迷不悟,不管孩子乐不乐意,仍然一意孤行,对孩子强行过于超前的教育。从文化课到各种特长培训,语数英,音体美,五花八门,全压到孩子身上。其实,有不少家长完全是为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求胜心,而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孩子长期生活在高负担之中,必然使心身发展失衡,不仅影响其性格的完善,还将对学习形成负面影响,成为不良刺激,造成孩子的畏学、厌学心态。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摈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在承担孩子智力教育责任的同时,更应该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当然,我们的社会媒体也应该转变观念,避免炒作智力开发和诸如超智、神童的报道,防止把家长引入误区。
  
  二、立即付诸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行动
  
  针对目前孩子心理健康的现状,我们不仅要转变观念,更应该立即着手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具备教育心理学理论,遵循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心理教育方法,教师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久前,媒体就报道过这样的事件:某学生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在众多同学面前被老师辱骂,还被体罚。学生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于是从三楼教室的窗户跳了下去……试想,一名现代教师还以这种方式对待学生,不是一种悲哀?可怕的是,诸如此类的报道我们已经并不陌生了。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觉悟的教师,根本无法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深入开展。
  2.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地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目前,许多学校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课程教育,操作为某种活动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一切发展过程都是心理过程,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贯彻在我们的一切教育行为之中的灵魂。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在长久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中实现,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因此,学校要将一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都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时每刻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也只有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愿望和创造性主动、能动地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才可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改善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健康水平;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发生质变,得到根本的改善。
  3.促进家长与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还未到入学年龄之前,家长就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很多家长却往往以为孩子小,而放弃了最佳的启蒙教育契机。导致孩子不懂规矩,以自己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心理习性。与行为习性相比,心理习性潜移默化,很难改变。因此,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就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入学后,家长仍然是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教育者,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例如,当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时,家长应该极力配合学校,而不能因为疼爱孩子,怕孩子吃不了苦而往孩子的书包里硬塞高级食物,刚走一两天就跑去探望。因为,如果仅仅是学校在努力促进锻炼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家长不积极予以配合,当孩子一回家,马上又被父母的溺爱,纵容所包围,长期下去,学校的努力只能沦为一种形式,孩子的心理健康根本无法得到改善。
  此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开展。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发展起来。
  
  【责任编辑:韩立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