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虎头”又要“凤尾”] 虎头凤尾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虎头”又要“凤尾”] 虎头凤尾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7:51 影响了: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精心设计导入语,又要重视结束语的运用。可通过设立悬念、巧设问题、引中导思来设计结束语,以达到课外延伸,加深理解,做到课尽趣不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引中导思;课外延伸;增强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5-0028-02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很注重新课的导入,在设计导入语时花费很多心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且称之为“虎头”。课的导入固然重要,但一堂课的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作用同样是重要的,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能增加课堂的情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那么,如何做好这个“凤尾”呢?
  
  一、设立悬念,适时过渡,保持兴趣
  
  一篇课文的教学大约需要两三个课时,而这几个课时之间的内容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在课堂上“收笔”时,要抓住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设计悬念,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教学《将相和》第二段接近尾声时,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渑池之会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将相关系会如何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又如学完《十里长街送总理》“忆总理”一节后,教师用饱满的激情、感人的语言说到:“周恩来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我们永远怀念他。”接着放录音诗朗诵《周总理,您在哪里?》那感人肺腑的诗句又一次打动了学生的心,此时学生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沉浸在无比的热爱与崇敬之中。下课了,同学们还围着老师要求再听一遍。最后老师说:“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追灵车’的感人场面。”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课文中心,而且能使下节课的教学很快进入轨道,那富有悬念的话语,常常能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二、巧设问题,争论释疑,加深理解
  
  随着一堂课的接近尾声,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情绪下降,课堂气氛常常会由热烈变得冷清,此时教师必须能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练习或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例: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学完了“海力布救小白蛇,到龙宫得到宝石,为救乡亲们然后变成了石头”。到此为止,本节课也结束了,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了解了海力布的为人,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地方了,课堂气氛趋于低潮,此时结束,我认为学生的印象不会深刻。为了加深印象,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既可以挽救乡亲们的性命,海力布自己又不会变成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说海力布可以把他听到的消息写给乡亲们,这样既救了大家的性命,海力布也不会变成石头了;有的说,海力布可以告诉大家,他在一个地方发现很多珍宝,让大家马上去搬运,先把大家哄到安全的地方再说;有的说……老师接着又问道:“那海力布为什么没想到这样的好办法呢?”同学们又一次热烈地争论起来。从争论对比中,同学们再次体会到海力布高贵的人品,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发展性思维和正直善良的品格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得到了提升。
  
  三、引中导思,课外延伸,增强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与课外阅读构成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小学生有旺盛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自然界中无数的新鲜事物、丰富有趣的知识。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加强引导,一堂课“收笔”时,教师只要巧妙点拨,就会点燃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例教学《大自然的语言》,它是一首知识性小诗,通过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以及大树年轮等自然现象与天气、季节、年龄的关系为例,说明了大自然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在下课铃即将响起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毫不吝啬地用她的语言不断告诉人们它自己的秘密。那么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语言,你在平时还“听”到过大自然的哪些话语?由于这一问题有一定难度,再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下课铃虽响了,从同学们兴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到他们对这一问题兴趣盎然。这样的结束语,不仅诱发了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由此可见,一堂课的结束语,在课堂教学中有它不可忽视的作用,把学生在语文课中唤发出来的学习兴致延伸到课外去,延伸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当然要把课堂“结束语”做成“凤尾”,还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灵活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