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浅析|大学生如何培育健全人格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浅析|大学生如何培育健全人格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3:50 影响了:

  摘要:人格指包括人的道德品质在内的人的性格、气质、情感、意志、能力、志趣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就的。健康人格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它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决定了其健康人格培育的紧迫性和途径。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大学生健康人格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人格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一些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人格及其特点
  
  “人格” 在英文中为Personality,是角色、伪装的意思。它源于拉丁文“persona”,本意指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所戴的面具,表征剧中人的身份和某种典型心理,如狡诈、忠厚、虚伪等。人格后来被引申出许多含义,如外表的样子、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的性格、人的声望或尊严、人的理想和价值等。
  现在,人格为诸多学科,如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以及生理学等所关注,是它们重要的研究对象。简要地讲,心理学研究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把人格看做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包括个性倾向性(指人的需要、兴趣和信念等,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和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在内的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社会学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上谈人格,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稳定的特性的综合体。伦理学所讲的人格是社会道德意义上的“人格”,以人的品格为内容,关注人的道德品质。法学中的人格是指人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法律意义上的“人格”指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主体。哲学从人及其本质的高度研究人格,研究人作为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活动主体的资格,也就是说,哲学研究“人之为人”的资格,从人与动物区别的角度关注人格。
  现实生活中所讲的人格是对人格的综合理解,指以人的道德品质为主,包括人的性格、气质、情感、意志、能力、志趣、智慧、情操等在内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和外显形象的统一,其中人的道德品质具有核心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人们就会肯定其人格,否则就会否定其人格。
  人格是人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就的。具体地讲,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通过主体的自我选择和调节而逐渐形成的。人格以自我意识为主导,自我选择是人格形成的积极能动因素,它对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人格又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在人身上的积淀,是社会文化最生动、最鲜活、最富个性特色的表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随着人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人格也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人格既可以优化,也可以退化,但总体来讲,人格具有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人格是由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五个层面的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格划分为:个体人格、群体人格和社会人格,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
  
  二、大学生应具有的健康人格
  
  一般意义上而言,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是现实人格的良好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表现个人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关于健康人格应是什么样的,人们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探索。在20世纪末期,国际上已基本达成共识,这就是通用的人格模式――“大五”人格模式,它揭示了健全人格的五个基本特点。一是具有外倾性。表现为健谈、面部表情丰富、喜欢做出各种姿势,果断、好交友、活泼、富有幽默感、容易激动、好刺激、趋向于好动、乐观。二是具有宜人性。表现为善于为别人着想、富有同情心、直率、体贴人。三是具有责任感。表现为行为规范、可靠、有能力、有责任心。四是情绪理性化。表现为冷静、脾气温和、有满足感、与别人相处愉快。五是具有开放性。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对知识、各种艺术形式等非传统观念赞赏。我国有人把健全人格的特点大体归纳为三个方面:心理健康和谐、社会适应良好、积极进取创造。
  依据对健康人格的认知,结合时代及大学生的特点,一般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由于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关系,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体验状况,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人际关系反映的是社会交往,最能体现作为社会人的人格健康的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应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营造和谐的群体气氛。
  2.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与社会需要相协调。
  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是人格健康的前提。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应当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学习和生活有浓厚的兴趣,勇于面对并积极战胜困难和挫折。
  4.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物的关系的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和悦纳自我,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人常常表现为自我冲突或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
  5.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人格成熟的标志。人格健康的大学生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能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和升华消极情绪,经常保持愉快、开朗、满意的心境,注意力集中。
  6.积极的创造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呼唤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因此创造性也就成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在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提出了创造性人格的10个特点,它们分别是: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险、具有好奇心、有理想抱负、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到有一种魅力、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紧迫性及途径
  
  一方面,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和美好的一面。例如:大学生热爱祖国和集体,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基本道德评价正确,具有比较积极主流的美丑观;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敏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积极进取,渴望成功,具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他们勇于探索、批判和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他们能够自我悦纳,智能结构健全合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格也存在着冲突、分裂和矛盾对立。大学生正值青春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善于接受社会的新潮,正在学习独立思考,但各方面还比较幼稚,缺少批判、鉴别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因此,不少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集体责任感和诚信度差;有的大学生思维片面、肤浅;有的大学生心态浮躁,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等。各种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人格异常和障碍。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格提升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具体到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途径,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大学主要的实践形式,因此也成为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渠道。必须把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融入课堂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变成人格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重视大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
  第二,校园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和活跃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满足大学生归属和交往的需要,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格素养等,润物细无声地教化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要努力建设健康、积极向上、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对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
  第三,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总体来讲,人是社会关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个人的人格也是其独特的社会实践造就的。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大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从而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另外,对于一个人而言,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还是意志的磨炼,都离不开实践。勤奋、坚韧、乐观等优良的人格特质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所以,高校要大力提倡大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性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的心理素质施加影响的过程。鉴于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和基础性工程。高校要通过心理咨询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解决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困惑,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纠正人格偏差,预防产生心理疾病。
  在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注重并追求各方面的成功体验;要引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要引导大学生提高独立性,交至深的朋友;要对大学生倾注人文关怀,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他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理解并尊重大学生,善于发现并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尤其要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培根也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的过程。事实上,不少人存在人格缺陷都是源于无知。如,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有了智力基础,人格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才有保证。对此,培根的论述很深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责编:路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