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4:46 影响了:

  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通过课改,我们看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农村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难题。      一、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如下。
  1.落实三维目标时,缺乏整体性。当前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部分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三维目标”的现象。一方面不能把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分解到课程目标中,造成目标偏差或目标确立过于抽象,目标虚拟;另一方面全面否定传统教学的经验,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开放”,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落实的不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些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2.处理实验教材时,缺乏创造性。有相当部分教师认为课本上的情景图没有现成的动态课件的展示过程,很难发挥出最大、最有效的功能,一些教学用书也减少了以往详尽的教材分析,致使许多教师在理解教材本意时发生了偏差,在对教材进行处理时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教师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至部分教师完全照搬教材,不管其中的教学材料如主题图等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只管照搬教材上课,处理教材时缺乏创造性,脱离了实用性。
  3.选用教学方法时,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中提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是对传统讲授法的全盘否定,就是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去讨论。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和方式,把有探索价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与发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而那些毫无探索价值与意义的内容,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可学生根本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
  4.创设情境时,缺失“数学味”。一位教师上“数学广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进行了如下的组织: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学生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目的是让学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自由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让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巩固――周五的菜谱(荤菜是肉丸子、虾,素菜是白菜、豆腐、冬瓜)让学生说一说,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一共有几种。应用――超市购物(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三样副食)。整节课师生都在写菜名、说菜名,与菜名打交道,考虑的是怎么吃更合口、更营养。可以说“生活味”很浓,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然而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极其苍白与无力。至今,这样的情境创设,仍为数不少。情境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数学地”理解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
  
  二、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素质跟不上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有偏差,表现在:
  算法多样化过量――当前在教学“数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最时髦的一句话就是“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就用什么方法算”,以为算法越多越好,越个性越体现新课程精神,不引导表述算理,不体现必要的优化,致使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滑坡。
  合作学习过头――时下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放任”代替“自主”,“放开”代替“开放”,动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过分追求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忽视了教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联系生活过滥――近几年,数学教学生活化一度成为一些年轻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时时处处创设生活情境,想方设法模拟热闹的生活场景,而忽视了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本质特点,让过浓的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
  尊重学生过度――“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有些教师过于尊重、赞赏学生,以至于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对错、纪律遵守优劣,只要他们敢说、敢做,一律给以表扬,不批评、不教育,严重违背了课堂应有的常规教学。
  可见,尽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已逐步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要真正把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还面临许多具体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理性的反思,许多课堂把传统教学中采取的策略不加筛选几乎全盘丢弃,课堂上就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是教师数学素养与新课程教学要求存在差距。
  新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大纲教材相比,内容有了很大拓展,如增加了概率统计领域的内容,增加了投影几何的内容,还增添了一些训练数学思维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数学功底去解读。如所有版本的实验教材都增加了“位置”这一单元,许多教师就觉得这样的内容很简单,无非让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而已,至于这样的内容与直角坐标系有怎样的关联,就极少有人问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的学历教育所学的内容基本与数学无关。
  2.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制约了教师实施新课程。
  (1)教师工作量超负荷。由于生源的自然减少,教师编制紧张,无论在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还是完小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包班现象,在被调查的92名教师中,周课时数15节以上的占19%,20节以上的占36%,两项合计达55%,可以想象教师的工作量之大,以至很多教师根本无力潜心钻研教学业务。
  (2)教学资源匮乏。在调查中,有21位(占23%)教师除了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外,其他任何与新课程教学有关的学习材料,甚至连《数学课程标准》都没有。许多教师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新的课程标准同教学大纲一样,都是国家指令性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规范和指导教学最重要的依据。如此匮乏的教学资源,严重制约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3)工作环境单一、封闭。受环境和工作量的制约,一般村完小每个年级就一两个班,每个年级就一个教师,年级组的教研活动无法开展;各完小之间地理位置分散,校与校之间的相互联络又不便利,再加上超负荷的工作量,教师之间自然就少了横向联系,各自只能局限于自己一片小天地里单兵作战。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同伴互助”只能是空谈。
  
  三、思考与建议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更是困难重重。如何全面有效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确保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根据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切实领悟新课标精神实质。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看,绝大多数是由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实质理解不透所致。因此,建议大家要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思考与研究新课标,各校年级组要进行经常性的研讨,每周或隔周进行集体备课,在上课后要进行反思、研讨与总结,不仅要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更要寻找到改进的措施与理论依据,使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更好落实,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得到同步发展。
  2.加强理论培训和专业培训,丰富自身数学素养。新教材加入了一些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而且由于新课程课堂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以前,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来说,除了要精通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支撑这些知识背后的基础理论,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另外,新课程实施以后,在增加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学段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及时充电,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不但要学习小学阶段新增的内容,还要学习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整体,根据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教学定位,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3.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英国作家斯迈尔斯的《以书为友》写道:“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是壮大自身,充实自身,发展自身的捷径。”教师要转变自身观念,充分认识作为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读书的关系。希望教师将读书视为每天的生活需要,建议学校制定细致周详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方案并严格实施,充分营造优良读书的环境,浓厚读书的氛围,让师生人人都爱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
  4.以名师为榜样,研究名师,学习名师。向名师学习,树立顽强、自觉的学习信念。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老师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向名师学习,养成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在繁重工作的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的另一个共同特点。窦桂梅老师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向名师学习,注重反思、完善自我。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特级教师徐斌道:“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5.省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