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个性锁屏壁纸搞怪文字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个性锁屏壁纸搞怪文字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6:51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所获就越多。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平等对话、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把学生阅读的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一、在平等对话中引发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说道:“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个人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题为“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主题为“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科技博览》等书也搬到了课堂,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以上教学过程合理运用了对话,包括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还包括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在平等对话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充分展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价值。
  
  二、在自我感悟中体验成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采用引导读书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最终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边读边想,在读中去发现,读中去体会,读中去悟情,读中去体验。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我”……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动”了起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往往会有不同的接受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研究
  
  心理学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下转第45页)(上接第28页)
  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在阅读过程中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间接的创新感受,从而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启发学生:学了课文,你最想对同学们、对全社会的人们说的是什么?在学生说话以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精心保护地球吧,然后引发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相互交流交流。于是学生纷纷交流了自己的看法。课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调查周围存在哪些环境破坏、污染的情况,要求学生拟一个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比,然后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例中学生就将与环保有关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就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实现创新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不仅限于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能调控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学习《登山》、《海上日出》等课文之前或之后,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也可让学生自己去看看日出、日落的情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会经历“行――观――说――感”这样四个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时,便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上活动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从客体的自我变成主体化的自我,让阅读教学、让活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大舞台。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责任编辑:梁 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