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浅谈培养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浅谈培养计算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0:34 影响了:

  【摘要】因为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探索教法,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严格教学要求;②讲清算理;③加强思维训练;④培养一些习惯;⑤强化练习。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取得实效。
  【关键词】计算 能力 培养 教法 研讨 实效
  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计算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视,认为计算很容易教,从而不太重视教法的研讨,表现在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而且学生也一般认为计算好学一听就会,不动脑筋就机械地练习,错误经常不断。当出现计算上错误时,一般都归罪于粗心。老师经常提醒学生:计算时细心些,但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总结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现谈一谈自己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想法。
  1.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他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扳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亦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2.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的例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要学生理解两点:①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24×13,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2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也可堪称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3.思维训练是核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微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一般我在讲授计算课时,先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的能力,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4.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和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人教版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102与78的乘积是多少?(人教版第七册)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培养认真、刻苦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6.1 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题都要进行校对,做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6.2 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6.3 仔细计算、书写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6.4 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6.5 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解。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7.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7.1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除法的商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要怎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2 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把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取得实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