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有关提升职业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究]对区域音乐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有关提升职业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究]对区域音乐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5:33 影响了:

  把握质量标准是创建职业示范学校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的构建与营造、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完善专业与课程体系、强化教学督导的作用、狠抓实训基地建设、落实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真正做到有效提升职业示范学校教育质量,优化产业效益,从而为为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服务。
  职业示范学校 教学质量 质量体系
  一、明确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与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质量是一个管理学领域所比较关注的定义。它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定义实际上是由两方面的内容组成的,一是本质质量,由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特征组成。二是评价质量,即用户对于实体满足其明确或隐含需求能力的评价。教育部门的产品是为受教育者、受教育对象提供服务。教育质量标准的纬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其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以及为受教育者服务、满足需求的程度。由教学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社会服务质量标准构成。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课依此可以追溯为:关于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活动或者活动结果的规定。它是依照“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制定的,是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各类人才,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制定的。而在此其中,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社会服务的质量标准当为翘楚。这是一种以市场去向为主的质量标准,为市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评价体系则是与质量标准息息相关的有机活动,是指依托先前制定的质量标准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程度进行测评,以期达到促进、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明确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与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指导职业示范学校的建设思路与建设标准,这是职业学校实现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高相结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不同于精英教育,这是一种建立在大众化教育背景浪潮下的教育,不能走东施效颦的路子,而应该明确其独特的教育质量标准,强化评介、评价体系的建设,树立其合适的质量观与办学特色,结合自身条件办学,真正把职业教育的“211工程”做好。
  二、有限度地引入国际质量管理标准
  在职业示范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有限度的引入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力促ISO9000族标准与职业学校质量建设相结合。ISO9000族标准即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参照的标准,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它既是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的产物。我们所说的ISO认证标准,最主要的是突出其认证行为,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根据ISO9000族认证标准,对组织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验证,从而颁发认证证书的一种行为。近些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内也掀起了一阵参与ISO9000族标准的热潮。ISO9000族标准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教育质量管理领域,作为一种第三方的外审性标准,ISO9000族标准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管理评估主体单一,解决“内部评估”所造成的监督不明、主观过强、标准不一、公开不足、方式不齐等缺陷,而且对于我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管理的国际关注、抢占教育市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教育质量不同于企业产品质量,职业教育培养的最终本质是有关“人”的质量,无论在载体还是质量价值以及监控方式、质量检验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也决定了我们对于ISO9000族标准不能盲目的全盘照搬,应该更多的从人本的角度去考虑,有限度的引进,柔和的去实现。
  三、提升职业师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筹划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示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是发展职业学校的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提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合格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直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实践能力出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一只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要求。职业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把培养、引进、聘任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留住人才、留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从而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走“工学结合”的路子是提升职业示范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
  “工学结合”的理论渊源源自与通过实践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与优化人的理性认识的“做中学”的思想,这是16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构想。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利益创收的最大化,必须不断的更新先进设备,提升生产效率,这也势必造成了与学校教学内容之间的“势差”效应。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为了填补这条必须逾越的鸿沟,“工学结合”的方法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工作,不仅能很快的掌握和操纵企业所采用的最新的技术与设备,而且获得了不错的“顶岗实习”的机会,延续了学校教育,也为将来就业后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奠定了基础,还大大的提升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职业示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学生发展谋利的必由之路。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统筹考虑、统一协调、综合利用。既要突出共享,又要注重效益;既要把握职业,还要明确技术。职业学校的发展还离不开时刻与企业的需求保持着难以割舍的血肉联系。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教学,依托企业的设备优势。不要把实训基地仅仅局限于学校校内这个狭窄的模式空间内,要突破传统的“2+1”模式,使学校教育得以在企业中加以延续。通过这项举措,职业学校还可以广泛的共享企业的人力技术资源,使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的各个层面,加强教师队伍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职业学校还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校办产业的建设,使学生真正达到“做学合一”、“从做中学”,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在同时为学校增加了效益,使得学校有能力也有规模继续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与设备引进,反复累计,良性循环。我们调研组曾经走访过的咸阳茂林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咸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的翘楚与良好的典范。
  4.积极开展有关创业教育的学习以及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开展
  开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世界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劳动世界”中就已经提出了有关创业教育的问题,并将它与学术性教育、职业性教育并列为同等地位。此后许多组织和个人相继纷纷发表言论与宣告,把培养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罗列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在目前,鼓励自主创业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政策,在职业教育中也是如此。2002年,国务院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展创业教育。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又再一次的强调了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并且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是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应该摆到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就业指导工作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学校统一规划、协调管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学校做好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够端正心态、脚踏实地,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与爱岗敬业精神。学校要扮演好穿针引线的“红娘”角色,积极联系企业,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并做好学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四、一个迫切需求关注的层面――专业群建设问题
  “专业群建设”不但是发挥职业示范学校“扩散效应”的有效途径,也是共享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之举。“专业集群”来源于经济学中的“产业集群”,这是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的,他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群建设最主要的表现为它的范围经济以及协同效应。即通过发挥核心能力的辐射作用来协助群体内的其它部门的发展,并且通过扩大业务范围来缩小成本、减少群内的交易费用。职业示范学校就是要发挥其在区域范围内的强大的核心能力与辐射作用,协助区域内的其他职业学校缩减成本、减少消耗、带动效益、提升质量,从而达到区域范围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严格筛选具备核心辐射能力的职业示范学校,把它作为发展的龙头,同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优势互补,查漏补缺、强抢联合、共同提高。以专业集群带动个体,促进职业示范学校建设的合理性、稳定性、科学性。从而真正的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化改革、提升效益、完善机制,使得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职业技术,2007,(2).
  [3]吴启迪.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总体框架[J].职业技术,2007,(4).
  [4]李颖.教育行业引用国际质量管理标准的可行性与受限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