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版
 

[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版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0:19 影响了: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体验新知识,并主动掌握新知识。
  
  一、深挖教材,精心选择突破口
  
  教学时先要慎重选好文章的突破口。找到能切中文章要害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使之主动地去读去想。解决了这一问题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下一步理解全篇、把握文章主旨打下了基础。
  如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诚实”之“可爱的娃娃”,讲的是活泼快乐的小姑娘珍妮偷偷拿了工艺馆里的一个可爱的娃娃,变得不快乐了。她觉得人们都在用眼睛盯着她,好像在问她。甚至不敢回家,大雨淋湿了她。第二天,妈妈带着珍妮去承认了错误。她又和从前一样活泼快乐了。我抓住“为什么珍妮拿到了可爱的娃娃,反而不快乐了?”这句话把读书引向深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再推选代表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心惊肉跳”的意思,明白了珍妮为什么觉得人们都盯着她,她为什么不敢回家,更认识到她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自己不应该拿工艺馆里可爱的娃娃。这种交流和对话不仅仅培养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思想的启迪,健康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这种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充满了人文精神,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因此,选择突破口对学生阅读至关重要。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还需把握学生心理。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阅读向纵深发展,最终掌握全文。
  
  二、紧扣重点,挖掘文章的隐含意思
  
  文本是语言内容的载体,抓住了文本语言就等于抓住了阅读的源头,搭建起学生思考活动的平台。要感知文本,就要从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体验,衔接起他们的新旧语言感。阅读理解水平大致有两个层次,一是字面理解水平,二是深层理解水平。字面理解只是了解字词句,以及由它们联合起来构成的整篇材料的表面的直接意义;深层理解能够把握材料内隐的实质性的意义,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评价和创造。因此。品味语言成为架起两种理解水平的桥梁,她帮助我们针对文本内容和文本特点加以分析,有选择地去探究文本语言究竟好在哪里,需要怎样学习。如教《军神》一文时,让学生围绕“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军神”这一主题,通过深入体味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实践中对主人公的品质肃然起敬,产生心灵共鸣。如《落花生》一文中的点睛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在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写法的匠心之后,引导学生提出逆向性问题:“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更好吗?”
  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句子暗含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但它却与中心意思密切相关,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它。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实践,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首先要耐心倾听,培养习惯。“认真耐心,专注地听”是听人说话的基本态度。“学会耐心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是对说话人尊重的表现。“能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或转述”是通过听话所要达到的目的。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其次要边昕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边听边思:即一边专注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一边思考:“他的发言主要讲什么?说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感受如何?有何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要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增加听话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边听边思还要注意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如果语言文字相同的一句话,而语气、语调、语速不同,你所感受到的意思又有什么不同?最后听说结合,提高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听说结合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必要途径。为了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增加听说训练内容。在日常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思维量较大的话题,提供学生听说训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发表自己不同的建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朗读课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形式,因此应先安排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可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通过自读反馈交流,能培养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其次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如《仙人掌》这篇课文,通过对仙人掌的具体说明与描绘,赞美了仙人掌生命力的顽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这么雄赳赳带刺的植物,谁料想得到,它们却开着鲜艳的花朵!”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性格坚韧、再生能力强、花朵鲜艳的仙人掌。最后阅读课文,内化语言材料。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吸收、内化和运用的过程,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光是每学期的7-8次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选人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范文,文体多样,形式规范,语言优美,不仅是学生朗读的语言材料,更是学生练笔的范本。
  练笔的形式有仿写、扩写与补白等。如学习《小珊迪》让学生以“假如小珊迪来到我们中间”为题材进行续写;学习《林海》让学生以“这里的――的确很多”、“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的”选择练笔……通过读写结合,不但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而且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进一步领悟。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自己去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特色。并在读和写的循环中,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弊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