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从教育管理角度浅析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从教育管理角度浅析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5:54 影响了:

  [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是女性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从教育管理角度来探究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为女性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帮助。
  [关键词] 教育管理 女性大学生 就业难 对策
  
  最近,全国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求职被拒率较高,求职过程比较艰难,自主创业更难: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机会。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调查显示,2010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女性大学生“赢在考试输在就业”。
  造成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如政策法规不完善,就业市场缺乏监督机制,部分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学校缺乏引导,女性大学生自身方面不足等。要解决女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从政府、企业、学校、女性大学生4个方面入手,本文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管理角度入手,探究对策。
  一、提高教育管理者的认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女性在高校中撑起了“半边天”,同时成为了就业大军。女性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1)国家高度层面上。女性大学生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培养女性大学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学校角度。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部门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并将就业率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招生计划挂钩,毕业生就业不好会缩减学校招生计划,甚至停招。这对学校的形象和社会声誉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出口畅,进口才旺。(3)个人方面。实现女性大学生充分就业,可以解决个人的发展问题,解除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因此,高校要执行教育部提出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营造“人人关心,共同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着手女性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女性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职业人生准备的黄金时期。要从一年级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女性大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分析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专长,理性制定职业发展方向,包括未来就业领域和职业,以帮助女性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通过组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并最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完成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找准方向,避免盲目学习或实践,以实现顺利就业。
  三、调整专业设置,拓宽就业渠道
  据华龙网4月21日报道: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第一批“大学生保姆”即将毕业,市内15家家政服务公司的老总组团来校挖人,开出月薪3000元~5000元。2008年,该校率先开办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级保姆”拥有大专文凭,国家承认的育婴师、营养师、家政服务员证书,还精通推拿按摩、宴会设计、儿童心理学、花卉管理,膳食营养搭配、高级宠物饲养等十八般武艺。
  同男性相比,女性具有其独特的优点:(1)驾驭语言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比男性强;(2)形象思维能力强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3)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4)个人修养好,不固执己见,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加之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5)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计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契合,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科学培养方案,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家政服务、育婴师、营养师等,培养她们独特的能力,这样可以拓宽她们未来的就业渠道。
  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女性大学生就业能力
  尽管社会因素、历史因素中许多原因导致女性在就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女性自身素质提高应该引起高校教育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以现代化教育观念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出发点,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法内容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有所创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和正确引导校园科技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使学生既加深理论知识、锻炼实际能力,又丰富和发展了个性,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援助和青年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提高他们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女性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加强心理教育,构建健康的就业心理世界
  大众网心理学家认为,女性在事业上容易失败,其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社会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她们就心甘情愿接受这个事实,女性的这种自卑心理也导致她们在工作中谨小慎微,不敢迈开大步独挡一面,或是在竞争中干脆退缩,有的甚至因为承受不了失业的压力,走上自杀的不归路。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女性的砝码往往向家庭倾斜。特别是结婚以后,女性会更多地沉溺于家庭生活,从而淡泊对事业、理想的追求。
  针对女性大学生娇气、自我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工作中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和心理的解构与重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自如应对未来就业中所出现的困难与挫折,自觉融进企业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为此,我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多渠道地开展就业宣传,指导和咨询等实践活动,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干预和治疗机制,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在教学体制和管理上进行积极干预,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普及自杀预防知识;学校还应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生活的自信心,提高对危机的应变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帮助女性大学生构建健康的就业心理世界。
  六、开展创业教育,增开就业渠道
  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示: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
  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少很多,女性创业的更加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学阶段缺少创业方面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女性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毕业后一味等待就业机会的来临,而非积极地开拓事业。其实,当代女性大学生大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性也较强,高校应该应充分利用女性大学生的这一优势,结合社会实际,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等,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女性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七、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引导女性大学生主动就业
  教育界人士认为,不少女性大学生都具有依赖心理,主动性不高,带有回避择业责任的倾向,一味地期待家长、老师、学校为其承担,这种“等、靠、要”的心理,延迟了她们就业准备期的到来。同时,女性大学生往往过高地估计现今女性的就业压力,过低评价对自己的认识,长期有自我否定的情感体验,让女性大学生以消极心态对待就业前景。高校要加强对女性大学生的就业引导,认清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要自己贬低自己,特别是经受几次挫折后,不要灰心丧气,要根据自身特长,找准定位,主动出击,选择适宜自己的岗位。
  2.引导女性大学生多元择业
  受传统就业观念制约,很多女性大学生首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稳定职业,对工作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大城市、离家近等,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高校应该要引导女性大学生改变传统观念,放低身段,调整期望值,或转战二三线城市,可从事社区服务、家政行业等,或转向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或自主创业,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和“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等,拓宽就业渠道。
  3.及时解读和宣传政策
  近期,全国妇联对女大学生创业实施三大扶持政策。第一,在全国开展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组织优秀女性和女企业家进入高校,用亲身经历向大学生传播新的就业理念,同时也传授创业经验。第二,全国妇联推进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依托一些有实力、信誉好且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每年给大学生提供3个月乃至半年时间的见习机会,积累工作经验。第三,全国妇联设立女性创业小额贷款,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都可申请。贷款的额度上限从过去的5万提高到8万。如果是几个大学生合伙创办企业,每个人的贷款最高限额可以达到10万。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无疑使更多的女性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政府出台很多政策措施,如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援助等)、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等,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政策措施都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因此,高校有责任通过广播、网络、文件、宣讲等方式,向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等,并作解读。
  八、服务为本,广开就业思路
  高校应广开就业思路,坚持“服务为本”理念,建立在校女性大学生人才库,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充分利用校友、友好单位和教师关系等宝贵资源,把收集到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通过就业信息网站及时提供给学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利用一切资源组织专场供需见面会,充当女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中介和桥梁,为供需双方创造机会和条件。同时,加大对女性大学生的推荐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种有利于女性毕业生发展的举措,共同把女性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
  九、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规律
  调查研究是一种研究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由于毕业生就业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调查研究工作必定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开展与女性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对本校女性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探求女性毕业生就业规律,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总之,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女性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特殊意义,要勇于承担责任,与时俱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女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以提高女性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女大学生投44份简历才得到一份意向协议.南京晨报,2010-03-08.
  [2]重庆首批大学生保姆将毕业月薪三至五千.华龙网(重庆),2010-04-21,
  [3]教育部长袁贵仁关于2010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讲稿.中国教育报,2009-11-23.
  [4]袁寿其.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责任.高校教育管理,2009,3(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