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作文_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如何提高语文素养作文_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1:50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浩浩春风给新世纪教改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笔者从五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
  1.落实自主学习,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受年龄、心理、经历的限制,自主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育者多加引导、指导和督促,需要语文教师多做细致的工作。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1〕�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督促、指导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常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
  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2〕�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讲林莉的《小巷深处》可让学生听优美深情的歌曲《妈妈的吻》。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
  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3〕�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读的书再多,也无异于“两脚书橱”,对他人及社会都是毫无裨益的。 �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显得尤为突出。数学中的许多公式,物理中的许多定律。你记住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语文学科则不同,仅以作文为例,老师讲了写作要求:题目要新颖、选材要精当、结构要巧妙,语言要力求简明、朴质、生动,要有真情实感等,学生只记住了这些难道能妙笔生花吗?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能离开训练!打拳的人须“拳不离手”,唱戏的人须“曲不离口”;一个只会背诵游泳动作的步骤和呼吸要领的人,若未经水中的反复训练就贸然跳进江河湖海,那是注定要被淹死的。 �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现实课题,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
  4.1 要夯实基础,广泛汲取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没有广博的知识,学生正确的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何谈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学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新,创造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因此,要引导、督促学生认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语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4.2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从过去“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者自觉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自觉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陶行知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4〕�善问源于善思,善思则思维发展,创造力得以开发。因此,民主、平等的良好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
  5.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和终生学习的信念�
  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学语文不只是学课文,“语文素养”不只是“语文知识和能力”,它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还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它还包括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有内容,正如有人提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了突出“大语文”的观念,应该强调两点:①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如教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庭审判”鲁达,使语文、政治、历史、法律、社会伦理道德等融为一体,可谓一举多得。②突出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如:先把郦道元的《三峡》、李白的《望天门山》、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同当今正在进行创造性开发的“三峡水利工程”联系起来,再让同学、老师搜集资料,自由发挥联想、想象,一同来畅想、畅说、畅写《三峡,我爱你》。
  
  �收稿日期:2011-05-0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