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 主体性
 

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 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9:25 影响了:

  摘要: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过程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体性人本观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坚持“就业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改革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二要加强就业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三要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四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帮扶。
  关键词: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朱以财(1983-),男,江苏徐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高校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20-0030-03
  
  智者派哲学中的普罗泰戈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人的主体潜能与力量是人最本质的潜能与力量。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主体力量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特别是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全面实施,为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发挥就业主体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其就业主体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坚持主体性人本观,应成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模式、培养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新视野。
  
  一、主体性人本观的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
  
  所谓主体性人本观,就是在人本主义的理念下,把主体看作是理性实体,思维的主体,培养主体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进而更新自我的意识,发挥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教育教学思想,无不渗透了主体性人本观的学说,都是关于人性思想的积淀。可以说,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导致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
  孔子从哲学本体论出发,把人的本性从神灵的“天道”转到现实的“人道”、“理性之道”,即“重人道轻天道”,“重理性轻迷信”,“重人权轻神权”,孔子对人的本性的深入阐述表现在它的“仁者人也”的体系中。
  苏格拉底从“认识你自己”的启蒙原则出发,将人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把人从客体的神、自然框架中整治出来,对人的本质,开始从与自然相对的“彼岸”――灵魂、自我或理性中去寻找。在他看来,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必须与先天神创的高于一切的道德原则和理性标准“相会合”。于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灵魂或理性,把人理解为有理性的动物,即“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而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他指出,只有确立理性主体的地位,才能认识自己,激发起对自身德行的意识,否则决不会有完善自身的自觉性。
  孔子、苏格拉底把人作为“类”同其它自然物相区别,将人的本质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归结为“灵魂”,即人的理性,强调了人的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突出了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也就是首先强调了人的意识、理性、精神、灵魂是主体性的基本属性,看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承认它的真理性,认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择业现状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国家、地方和广大高职院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给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大部分高职生表现出了自卑、依赖、保守、择业定位不明确、急于求成、功利主义等心理,不能正确地应对就业。
  
  三、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又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在人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今社会主旋律的社会背景下,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主体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就业主动精神和主体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较其它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其学习、就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普遍较差,他们在面对择业、就业时,大都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主体性人本观的确立,不仅是就业指导模式和就业指导理念的创新与突破,同时也能够唤起和培养学生就业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激发就业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使受指导者变成自己指导自己的主体,并将别人的指导变成自己的指导。
  (二)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现实需要
  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可能直接地同人类的存在相适应,且有时还会反抗,形成人在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容易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好高骛远,或只顾眼前利益,或胆怯焦急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而在就业指导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择业素质,更能使学生得到关于对自身、对社会、对职业等各方面问题的正确、成熟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曾对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2008届的近2500名毕业生做过一项调查,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反映,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实践工作使其纠正了在择业、对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偏差,促使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时期的必然选择
  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而今,这种就业模式已一去不复返,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今与未来就业的趋势与主流。这为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发挥就业主体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其更加自主、主动、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就业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跨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13万,2007年已达495万,2008年将超过550万,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2700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求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立足于主体性人本观,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与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主能力与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变化的要求。
  (四)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
  一个国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是否真正进步、发达、充满活力,要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潜在能力和天然禀赋等是否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体制管理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事关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全局。
  
  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的有效途径
  
  主体性人本观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要坚持“就业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改革模式,立足学生就业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及自我职业发展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改革现有就业指导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的指导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二要加强就业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三要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四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帮扶。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
  观念是思想和行为的先导,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开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把就业指导课纳入了教学计划,而且列入了必修课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拓展》、《择业宝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几十种教材纷纷涌现。但这些教材仅限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研究,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择业技巧、如何应对面试等,系统全面,思路清晰,但教师从讲授理论出发,学生接受理论为止,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之感,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
  就业指导不应是纸上谈兵,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更应该是实战演练,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确立学生的“主体观”,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另一方面,要用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多彩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通过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实习,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和在校内举行人才洽谈会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择业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进行。诸如,通过课堂讲授和讲座来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各类学科中渗透;通过社会、企业、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人才服务中心、劳务市场等机构,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而且也是就业指导最生动的课堂;学生到企业、工厂实习,也是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上述途径和方式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就业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
  高职院校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就业、择业活动的宏观控制力度,在充分挖掘组织管理效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发挥受教育者主体的自育作用。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既是就业指导的客体,也是就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主体教育的过程中。从教育过程上看,通过就业、择业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有助于把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内化成学生的自身要求,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一方面,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就业活动的意识。如学校建立“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就业俱乐部”和“就业辅导自助协会”等形式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在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注意对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多注意引导学生参加就业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
  首先,应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社团、协会的功能,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其次,应抓住“寻岗”、“顶岗实习”这些关键环节,树立“独自寻岗,战胜困难”的大学生典型,对大学生择业时的自我表现实行科学的引导,使之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能主动地调整择业期望值,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让他们顺利度过接触社会之初的自卑、怯懦、自负、焦虑等心理状态的不适应期;再次,应加强专业社会实践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两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实习进行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模拟就业过程”的演练,培养大学生与人相处、共事、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最后,还应做好社会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成为有良好竞争心理准备的人。
  (四)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在当前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打造专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构建一个完善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准备,及时应对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就业自主性。
  (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帮扶
  创业并不只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专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领域很多。只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一样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实,就业与创业是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方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生自身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教学和实践中不能只顾学生的眼前利益,盯着现有岗位,还要从创业这个高起点上想问题、谋发展。注重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等方面施加影响,使学生改变被动候选的择业思路,主动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更好的就业。当然,高职院校自身也要多途径地、积极地为本校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便利和政策支持,并将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作为培养学生创业观念的良好素材加以宣传。
  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主体性。事实证明,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不断改革现有就业指导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的指导形式,并加强就业活动和实践管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和就业主动性,切实推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朱以财.略论变革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4]易玉梅.论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就业指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3).
  [5]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6]魏小萍.主体性问题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1994,(6).
  [7]朱以财.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本文是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立项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基于“博弈理论”的研究》(泰师专宣发[2008]6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zsz2008sz01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