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通往名师的有效途径】通往广场的路名师教案
 

【通往名师的有效途径】通往广场的路名师教案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6:50 影响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我关注的不只是一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还有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在深入基层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照搬名师教案,模仿名师上课,并自以为找到了专业成长的捷径,殊不知,这种简单模仿不但未见成效,而且还丢弃了自己原有的特色,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狗”的尴尬境地。如何学习名师?著名特级教师孙建峰这样说过:“我们观摩名师教学之后的实践走向――不在于机械扮演名师上课,而在于羽化成名师上课;不在于单纯地表演名师的‘教案’,而在于领悟、谙悉、掌握、运用那些支撑‘教案’背后的诸如‘内容的前瞻性、活动的开放性、手段的民主性、风格的个体性、场景的人文性’等‘脊椎性’的教学理念。”孙老师的话告诉我们,学名师不能囿于模仿、移植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要突破名师教案的樊篱,以扎实的行动,真实有效的方式来习得名师们那些支撑教学理念的精髓。
  
  一、勤读书――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这话对于教学同样适用,那就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读书一要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二要广泛阅读教学专业书籍,如教育教学论著、杂志、名师经验介绍等,而且要做到著作要通读,杂志要精读。教师只有书读得扎实,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才能活得真实,教得厚实。
  名师无不爱好学习,善于实践,以行动推进教学改革。他们反复学习当前教育领域内前沿性的东西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及元认知理论等,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然后经过长期地实践与感悟,创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浙江青年名师盛新凤酷爱读书,遍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并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教学模式”,作为诗意语文理念发展了语文教学理论,成为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回想我们自己,读了几本教学专著?研读过几篇教学文章?教师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读课本、查教参、搬教案,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就是自己学习的全部,教学论著那是教育家的事。这样把读书蕴藏的精神功能削减为实用价值,以浮躁、功利的态度读书,哪会有成长起来之时?原地踏步,走的再多也不成路啊!虽然我们的使命不是原创教育理论,但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时时需要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因而,我们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跟踪者、解读者、传播者和向实践行为转化的演绎者。
  
  二、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说,教师要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不仅要靠理论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性的反思。名师深知,不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文化,只会使自己沦为只会“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书匠。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深入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和教师态度等层面上,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通过反思,把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智慧。他们还用笔记录校园生活、教育事件、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失败,让记录成为反思的延伸,提升自己,启迪他人。湖北教师陈海燕伴随着教学的风风雨雨,笔耕不辍,用心写出了教学系列文章、班级管理系列故事,下乡支教时又留下了一连串的“支教手记”等,在反思与记录中积淀教学智慧,提高教育能力,升华教育情感。回首我们的实践历程,有过多少反思?留下了几多文字?我们大多把反思看成是自我封闭的思考,把记录当成是额外的负担,把身边的教育故事当成课后的谈资,却无心记下那灵光一现的精彩瞬间。没有反思哪来课堂的灵性、大气与开放?学名师就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们的反思理念,以学生的视角、同伴的视角、超越自我的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敢创新――培植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教学或处理教育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说杂草这句话时,气力十足,声音宏亮。于老师幽默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那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小朋友再读这句话时,果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孩子也开心地笑了。千人千面,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不能执迷于“一招一式”的模仿,更不能削足适履,迷失自我,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植自己的亮点,要有超越名师,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深入钻研,实现教学上由“胆大妄为”向“胆大敢为”再到“胆大有为”的质的飞跃。
  
  四、事业理念――成就名师的力量源泉
  
  德艺双馨的戏剧界艺术大师常香玉说过:“戏比天大。”在名师眼里,就是“教”比天大。他们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职业。事业的理念使他们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李卫东老师在极其简陋的学校里遍读中外教育专著;王菘舟老师在破旧的古屋里听着雨声和蛙声,磨课《只有一个地球》,四易其版;窦桂梅老师两年内完成了三部教育著作。而我们把教育当成职业,对工作少有激情的投入却有过多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名师的课堂上那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却没有看到名师课堂背后长期积累、反复历练、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的煎熬与磨练,而这也正是我们同名师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追求名师首先要拥有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情怀,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以事业的理想支撑自己的教学成长生涯。
  几番思索,几番收获,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学习名师是肤浅和幼稚的。我们既要用外在的眼睛看现象――产生对名师的向往,更要以内在的眼睛看真谛――找准追求名师的方向。以事业的理念投入教育教学,博览群书,勤于反思,敢于创新,反复锤炼、打磨自己,这就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教育叙事伴我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黄瑞夷.为什么我没有自己的教育故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作者单位 河北省临西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