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自主创新
 

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_自主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11 04:26:58 影响了:

  2006年元月,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组5周年。当月,中国重汽销售重型汽车3294辆,以28.2%的市场份额重新登上了重型汽车(14吨以上)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当月,中国重汽接到出口中东地区HOWO重型汽车订单2100辆,产品出口位居国内重卡行业第一,同时引起国外著名重卡制造商的高度关注。
  
  重组前的中国重汽曾在五年多的时间里由行业第一的位置急速下滑到几乎破产的境地;重组后的中国重汽又用五年的时间重返行业第一的位置。呈“V”字型的巨大转变如何得来?
  董事长马纯济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自己的企业哲学,并不断地实践。这就是:不断地否定昨天,科学地安排今天,勇敢地挑战明天。其核心是自主创新。
  
  从70%到5%
  
  20世纪60年代,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研制出我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8吨载重汽车;20世纪80年代,中国重汽又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斯太尔系列重型汽车的整车生产技术。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在国内同行业间一直居绝对第一的位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重型汽车工业的巨人却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步步滑入困境。短短5年多的时间,产品市场占有率由70%以上迅速下滑至不到5%,濒于破产边缘。
  2001年,中国重汽实施重组。当时5%的市场占有率居然还排在行业第三的位置,但与前两名巨大的差距使“老三”的位置徒有虚名。重组后的中国重汽决策者意识到,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走“技术领先、产品领先、经营模式领先” 之路,并将企业定位于“做中国重型汽车技术的领导者”。
  公司将核心技术的提升及新产品开发放到了战略高度,并采取“内抓提升,外抓引进”三步走,不断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步,利用自身原有的强大科研开发力量,通过斯太尔技术的提升,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第二步,借鉴吸收国际当代重型汽车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出我国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车,逐步缩小与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三步,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优势,加大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对外合资合作,生产世界一流的重型汽车。
  
  从不敢动到自主开发
  
  翻开中国重汽的产品目录,到2005年底,上公告的产品就达1200多种。五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先后开发出9个系列产品,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和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车生产企业。速度之快,让国内外同行感到吃惊。
  公司总经理助理朱自全回忆公司重组之初产品开发的情景时说:那时候,我们的技术人员的工作就是对引进的斯太尔技术进行消化。别说一个车型,就是一个零件也不敢改动。是市场竞争迫使中国重汽加快了创新的步伐。由于斯太尔技术的扩散,市场上同质化产品的竞争日益加剧,结果只好相互打价格战。此时中国重汽果断决定向引进17年的斯太尔技术开刀。
  2001年,以改进驾驶室为重点,开发出斯太尔飞龙系列;2002年,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大幅提升整车性能为重点,开发出斯太尔王系列产品。2004年,斯太尔王产品已达到全年销量的69%,中国重汽迅速从同质化产品的市场竞争中摆脱出来。
  朱自全说:两次产品的开发意义不仅在此,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出一支企业的技术创新队伍。现在给我们的技术人员一个设想,他能完成从设计到实物的全部工作。
  2004年底,中国重汽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HOW07系列重卡产品。全新的驾驶室、全新的车架系统、全新的车桥,设计全部无纸化,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被专家称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化产品。HOWO的推出,完全摆脱了斯太尔技术平台,改变了斯太尔技术主宰重型汽车市场的局面。2005年,HOWO车投放市场,当年销售过万辆,当年实现了批量出口。
  
  每年都要“折腾”出新东西
  
  中国重汽引进国外技术,生产斯太尔汽车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中国重汽从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到大批量出口,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其中奥妙,用公司总经理蔡东的话说,就是根据市场环境和用户的需求,每年都要“折腾”出新东西来。“我们的产品创新是被市场‘逼’出来的。自己不创新,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上的成功及再创新,使中国重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的能力大大增强,得以采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多种手段,加快产品开发速度,加快缩短与世界先进重卡技术的差距。
  中国重汽自行研制开发的HOWO系列公路桥是世界最大的单级减速桥,载重能力大,油耗却比老产品降低10%以上。HOWO重卡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四点悬浮驾驶室,小到阅读灯的细节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国际先进的设计趋势。而中国重汽自主开发的CAN智能电器总控系统,则在国产重卡中率先实现了驾驶环境的轿车化。
  2005年,中国重汽又推出了HOWO8欧Ⅲ系列产品,成为目前国内唯一通过“国Ⅲ”排放标准认可的重卡产品。2006年还将推出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重卡。目前,中国重汽投放市场的已有HOWO、金王子,斯太尔王、黄河少帅、黄河将军、豪运等七大系列产品,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己超过40亿元。
  通过专利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重汽创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手段。2002年,中国重汽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专利126项,实现了“三天一个专利”。2003年,申报专利190项,实现了“两天一项专利”。同年,中国重汽在中国国际专利和名牌博览会上荣获两项专利金奖和一项银奖。截至2005年底,中国重汽拥有专利技术610多项,居国内汽车行业前列。其中发明专利占三分之一,而HOWO系列产品的专利近200项。
  
  视野更加开阔
  
  在中国重汽,每一名员工都知道这样一个没有数字的企业发展目标――“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中国重汽要有超常规、大踏步的发展;在市场需求平淡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市场需求低迷时,也要保持适度增长”。
  从2001年重组到2004年的四年间,中国重汽以每年65%以上的速度增长,销售收入由重组当年的62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230亿元。整车产销量由重组第一年的7000多辆,迅速提高到45000辆。市场占有率增长了3倍。增长幅度是全重型汽车行业平均增幅的4倍。2005年,在国内重型汽车市场整体下滑33%的形势下,仍然持平,市场占有率再提6个百分点。出口整车5000多辆,比前一年增长了十倍。
  2005年夏季的一天,马纯济曾对媒体记者说: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蓝眼睛白皮肤的国外经销商出现在我们的商务大会上。2006年元月,来自中东和俄罗斯的中国重汽产品经销商出现在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时隔还不到7个月中国重汽的4S店和CKD总装线已在国外落户。同时,国外知名汽车配套商纷纷慕名到中国建厂。美国的柴夫公司,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建起了为中国重汽生产配套的方向机厂。目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与中国重汽建立配套关系的已达十多家。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使中国重汽的视野更加开阔。中国重汽今年的目标是:确保产销重型汽车6万辆,力争7万辆。到2010年,重型汽车产销能力达到12.5万辆,并实现三个三分之一,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的三分之一;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一进入国际市场;新产品占到全部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进而跻身世界重卡先进行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