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微言_学艺微言
 

微言_学艺微言

发布时间:2019-06-13 04:10:11 影响了:

  启功二三事  一个人越是谦和,就越受到别人尊敬。至少是启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他的学生都恭恭敬敬地称他“启先生”,连我们这些属于朋友(更恰当地说,是师友之间)的——包括出版《明式家具珍赏》这本巨著而饮誉学术界的王世襄,背后谈起,也和我同样称他为“启先生”。
  有人说启先生(爱新觉罗启功,字元白),样子长得像个熊猫。启先生自己亦颇以被呼为“熊猫”而自得(大概比“呼我为牛”、“呼我为马”好一点,因为熊猫毕竟是受保护的稀有动物)。前两年,来看他的客人太多,苦于应接不暇,于是就在宿舍门口挂一“免战牌”,文曰:“大熊猫病了,请勿打扰。”
  的确,启先生无论搬到哪里(他自己说“狡兔有三窟”),来访的人都是其门如市,要字的、请客的、要文章的、请审阅研究生试卷的、审校书籍文稿的、请去讲学的、求写招牌的……此外,他又是国家文物局的顾问,有个长期审阅全国博物馆所藏古书画的任务。总之,他其实并不是逍遥自在、坐在太阳底下啃竹子的大熊猫!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八版有一首《保护稀有活人歌》,就是一位熟人以不忍之心向社会呼吁,减轻他的压力,保护他的健康;可是,社会上偏有爱赶热闹的,你越替他呼吁,慕名来访者就越是争先恐后!
  当一辈子“右派”,启先生也许还可以闭门著书,在学术和艺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却想不到这些年生逢盛世,反而使我们的启先生局促起来!
  启先生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他从不计较金钱利禄。对朋友学生都极热情厚道,平易近人(尽管在文艺见解上他有时锋芒凌厉绝不含糊)。他中学还未毕业,就失去就学机会,在老师陈垣先生这位当代学术巨人的提挈下,他在二十一岁以后,一面教书度日,一面刻苦自学。从绘画、书法、诗词、音韵、考订、鉴别以及文学、史学领域的许多方面,他都下过苦功,有独特的成就。他的《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著作,见解精辟,发前人所未道。曾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启功丛稿》的,还只是他自选的部分著作。
  启先生无论谈诗、谈书画碑帖、谈文学都有非凡的见解,有些问题的看法,从深刻钻研和自身经验得来,硬是不肯随人脚跟转。一九八五年九月初,他在香港中华文化中心主持书法讲座,他先把赵子昂论书的名言用大字写在板上:“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然后他提出修改意见说:“书法以用笔为‘次’,而结字‘必’须用功。”认为粉笔、铅笔、钢笔字是汉字的骨架,是结字的基础,而用笔是字的肉和韧带组成部分。因此结字必须用功;架子搭好了,然后讲究用笔的肥瘦、墨色的浓淡,互相配合。他反对古人提出写字要“横平竖直”这一法则,他证明连印刷铅字的工整字体,也都微向右上方倾斜。在论词方面,他反对某些所谓“婉约派”词人的矫揉造作;“妄将婉约饰虚夸,句句风情字字花。可异老夫今骨立,更无余肉为君麻”。(《论词绝句二十首》之一)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主任熊秉明教授,曾返国教学,他是研究书法理论的。在那年中秋节书法界的欢迎会上,大家要熊先生写字留作纪念,他想起不久前在台湾举办个人展览时,曾写过一首作为展出序言的新诗,他就把第一段写下来:
  展览、展览
  展出什么呢
  这个世界已经太满
  红灯、绿灯、红灯
  红灯、红灯、绿灯
  你的眼睛已经超重超速
  你的眼睛已经故障
  慢下来停下来
  给你以新的看。
  启先生在旁边观赏片刻,马上也就拿起笔由左至右横写立成《如梦令》一首:
  展览,展览,使我顿开双眼。中秋月满天清,更有红灯、绿灯。红绿红绿,照我今宵团聚。
  启先生聪敏过人的才华,经常使朋友们惊服。
  启先生自幼喜欢绘画,他的国画功力醇厚,由于学问修养深,下笔自然高绝。早年作山水,晚年爱画朱竹窠石。但因害怕像写字一样因此得名,又背上一身画债,所以深自韬晦、不欲人知。
  一九七七年,启先生曾经自己写过一篇《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 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赞曰:嵇、阮之俦,石八之流。寄情八法,写乐写忧。万人趋之,转为桎囚。无马伏厩,孰纵之游。唯启老之寿康,献文化之新猷!
  卖 字
  卖文卖字为生,古已有之,二十年前,有一位画家,说自己“卖一张画就可以吃二十年”,这样大的牛,古人是不敢吹的。古人毕竟比某些今人要知廉耻。
  郑板桥画竹,自题诗曰:“画竹多于买竹钱,纸才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六尺大幅竹子,板桥才要价三吊钱(一千钱穿成一串,谓之“一吊”,当时三吊钱只不过值银二两多一点)。
  一九八四年苏富比在港拍卖一幅五尺半的板桥竹子,落锤价十九万港元。这是郑板桥想像不到的。不过,十九万港元,以今日消费水平,叫郑板桥“吃二十年”,还是远远不够的。
  但郑板桥已经很满足了,他口不二价地公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大有六亲不认之意。经济史家说,乾隆时代,已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郑板桥大约是较早沾染一点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
  民初有位国会议员林长民,文章书法,独树一帜,与梁启超是儿女亲家(女儿林徽因乃梁思成夫人,以才女见称)。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不肯投他的票,林便躲到天津暂住。为了生活,第二年便开始在天津鬻字为生,他公开在南纸店印了一张笔单,开头是:“去年不卖票,今年来卖字。同以笔墨换金钱,遑问昨非与今是。”卖选票的是龌龊小人,卖字是堂堂君子,今是而昨非是泾渭分明的。林长民算得是硬骨头。
  要 字 画
  北京几十多年前,革命气氛浓厚,书画家从不言钱,除宾馆及公共会堂需要书画,请书画家为人民服务外,私人极少向书画家索赠书画。近年风气一变,社会上附庸风雅的人渐多,家里挂几幅名人书画,成为有文化、有身份的表征,有些不识几个字的暴发户,也需要书画来装点门面,于是纷纷求索书画家作品。求字画到画廊画店选购自然合情合理,但其中也有不付分文,只凭交情向书画家伸手,较有良心的送点茶酒礼物,或请吃一顿,社会人士,上行下效,于是书画家疲于奔命,以应酬为苦。启功教授书名甚高,遂为所累,自晨至夕,踵求墨宝者纷至沓来,甚至不择手段。有一青年,叩门求见,启老开门,这位青年跪在地上,涕泪交流,详诉他的祖父病已垂危,老人一生唯爱启先生的字,请启先生垂怜老人在世不久,顾念晚辈一片孝心,哪怕赐予一幅小小墨宝,得以在祖父病榻前展示,则三辈子不忘恩德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