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一座城市有一个灵魂,让它有尊严地“活”下去]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一座城市有一个灵魂,让它有尊严地“活”下去]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9-06-18 03:48:28 影响了:

  进入2012年,一片“拆”声响彻耳畔。拆的不是普通民房,而是城市的血肉——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建筑。  梁林故居、长沙城墙、蒋介石行营……城市灵魂的形成不是简单“搭建堆砌”而成,它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的历史过程。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硬道理”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古迹,这两者之间,难道真的是冰火不容吗?其实不然。要让城市的“灵魂”有尊严地活下去,唯有闯出一条新路。
  鲜素材A:鲁迅故居:谁说没价值?
  犀利言论:“鲁迅故居不是文物,没有保护价值。”
  3月,继梁林旧居被拆后,著名作家鲁迅曾居住过的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84号院正面临拆迁。北京市西城区相关部门回应称,小院历史文化信息无存,没有保护价值,此言引发巨大争议。
  反思角度1:态度
  梁林旧居被拆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如今,面对公众和网民的反对,相关部门的态度又让我们很是遗憾,那个鲁迅创作出《祝福》《在酒楼上》和《幸福的家庭》等作品的地方,究竟能不能保存下去,很让人忧心。
  反思角度2:文化的血液
  曹雪芹故居被拆了,徐悲鸿故居被拆了,此外京剧大师裘盛戎、著名诗词学者叶嘉莹、“四大名旦”之一苟慧生、“四小名旦”张君秋的故居,也早已在“旧城改造”中灰飞烟灭。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个悲剧!紧随其后的,是我们沉淀已久的文化血液被一滴滴地挤干。
  鲜素材B:
  “古田轮”或将被拆:命运堪忧
  感动言论:守船的老船员说:“代表的是一个时代,希望能够保留这艘船,供后人参观。”
  “古田轮”是马尾造船厂建造的一艘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1974年,中国第一艘3000吨钢丝网沿海水泥货轮成功下水,被命名为“古田”号。但因其无法完成长途航运,便一直被搁浅。2012年3月,已搁浅30年的“古田轮”或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反思角度1:时代的符号
  它,从1974年的马尾造船厂走来,带着锈迹斑驳的沧桑模样、马尾船政鼎盛的时代——孤独地坚守着繁华后无人问津的“沉寂”。
  反思角度2:唤醒记忆
  它曾引以为傲的精湛的造船技术、独一无二的体格、独霸天下的吨位,现下都要“识相”地让位于城市建设,让位于商业利益。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历史精神的本质不在于对过去的恢复,而在于与当代生活在思想上的沟通。古田轮承载的是峥嵘岁月里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
  英国保护古建筑:细致到电线杆
  素材点金:英国人说,不能破坏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
  英国曾经历过大肆拆除历史古建筑的混乱时期。但198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保护。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万处,大到皇宫、古堡、教堂,小到电线杆。
  现在的英国很少有人提出拆毁要求,许多都是申请扩建,包括改变建筑的用途,比如将原有的建筑隔为成套公寓,或将其改装成办公楼等等。
  日本的坚持:拒绝麦当劳
  素材点金:日本欢迎外来投资,但决不以牺牲古城风貌为代价。
  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计划在日本京都投资设店,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麦当劳带有红色的建筑标志,与京都古城风貌不一致,被认为“具有破坏性”。后来经过几年反复谈判,才达成妥协方案:把店面墙壁刷成咖啡色,既不红又不黑,与京都整体青灰色基本一致。
  新解读:要懂得坚持,也要懂得变通。我们不能一味当执子,更不能专心只做通子。英国人的变通,日本人的坚守,都是建立在对国家文化的保护之上,这样的理智,让那些仓促倒下的中国建筑们黯然神伤。
  鲜素材C:蒋介石行营复原:彰显舆论力量犀利言论:“在猛烈的城市开发中,没有让这种历史文物为
  城市建设让道,值得庆幸。”
  3月4日,蒋介石南昌行营被列为文物,年内启动修复工程,按原貌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受蒋介石重庆行营被“保护性拆除”一事影响,蒋介石南昌行营的命运备受海内外关注。历经80余年风雨沧桑的南昌行营目前残破不堪,成为危房,可喜的是当地政府能听取民意,进行保护性修复。此决定彰显舆论力量。
  反思角度1:民意滔滔
  民众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主人。蒋介石重庆行营被拆除,
  个代表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建筑物没了。在感受到重庆行营被拆除的失落后,网友纷纷留言,要求政府部门尽快对南昌行营进行修缮,可谓是民意滔滔。
  反思角度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敢于直谏的民众,还需要从容纳谏的政府。能借鉴他山之石,及时听取民意,足见南昌政府的智慧和保护好历史文物的决心。相比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的“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保护性修复”恰好是全国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其他地方能见贤思齐,古建筑的灵魂必将长存。
  被拆的古建筑,拆了谁的沧海桑田?
  紫禁城对面,已有一个被称为“大水母”的建筑站在那儿,睥睨着默不作声的八百年的北京历史。那是不顾城市历史和传统美学的另一种恣意表现。
  如今,这种撕裂着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拆”与“建”,在当下的中国随处可见,对于所谓“现代”的极端膜拜,对于中国传统的极度“漠视”,成了当下中国城市建筑的“硬伤”。没人能预料,在强大的外来文明和历史传统的角力中,被改变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自己。有人说,这是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但在我看来,不理性的“拆卸”历史符号,和文化霸权其实是“异曲同工”,传统美学一味妥协的后果,迎来的将是中国城市一个“剔除过去、抛弃现在、更无法看见”的未来。
  历史,需要人来承担。
  人不同,历史往往就走上了另一条路,城市也一样。没人去想洪荒数十年,独对苍穹的“古田号”曾是怎样的凄清与恬淡?就像今天,没人记得它昔日繁忙荣耀的脸庞。如果,我们对于文明、民主、现代的国家的热爱期待从未更改,那么,就从“放下”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城市变化开始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