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二次元视角 虚拟 [“虚拟资源观”视角下的合作发展:职教战略的根本变革]
 

二次元视角 虚拟 [“虚拟资源观”视角下的合作发展:职教战略的根本变革]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0:01 影响了:

  摘要:战略资源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不同的资源观导致组织资源利用范式及其发展模式的巨大差异。从“传统资源观”到“虚拟资源观”,实现资源利用范式的根本变革。合作发展。是职业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它可以增强职业院校发展战略的“柔性”,提升其应变能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引致柔性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资源观;资源利用范式;合作:发展
  作者简介:蔡文兰(1969-),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8-O004-04
  
  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其意义在于促进职业院校明确方向,提高效率,增强适应复杂和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职业院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借鉴“虚拟资源观”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实现资源利用范式的变革,合作发展,是根本之道。
  
  一、合作发展是当今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合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是现代组织发展、打造竞争优势的战略诉求,长期以来持续受业界关注。根据资源理论,组织是资源的集合体。组织拥有的战略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使用效率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不同资源观的驱使下,组织利用资源的范式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而不同的资源利用范式又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方向、未来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政策的选择。
  
  (一)两种“资源观”的比较分析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不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管理实践活动的本质所在。在网络经济以前,学界建立了以“企业资源论”为主要内容,以企业资源配置和市场资源配置为主要方式的企业资源配置和利用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又提出了企业虚拟资源发现、配置和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1 “传统资源观”的基本假设
  从资源视角分析,企业究其实质是一个资源实体。主流企业理论、企业资源论及企业能力理论一般将企业视作有边界的、刚性的、实体性赢利组织。它们在企业资源结构及利用方面隐含以下基本假设:
  (1)社会资源稀缺是一个不可跨越的建构性问题。事实上。这也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古典学派及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企业资源具有排他性。即企业资源总是特定企业的资源,占有资源是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前提。
  (3)企业资源存在边界范围,即企业只可能依据资产权利直接配置自身边界以内的资源,对企业自身以外的资源只能通过市场交易间接实现。
  (4)资源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约束。即人们只可能利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资源。
  (5)发现、交易和利用资源存在着交易成本。即除了资源本身的成本和转型成本之外,人们只能交易和利用一定交易成本范围内的资源。
  (6)在一定的资源规模范围内,扩大规模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实体一体化是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的主要方式。
  2 “虚拟资源观”的主要观点
  “虚拟资源观”是在网络经济背景下,有关企业虚拟资源发现、配置和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系统进入到网络经济阶段的产物。虚拟资源(Virtual Resource)在IT领域中意指共享资源:在管理学领域。NIIIPConsortium将其界定为“可以借助的外部资源”:周和荣、张金隆将其定义为“企业外部存在的、通过合作可以用来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包括与伙伴共享的资源和它们中能参与协作以创造价值的那部分资源。虚拟资源观是一种与传统资源观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型资源利用范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强调集中于核心资源。企业应在整个价值网络中集中于核心资源。并力争成为行业、地区、国家,甚至全球数一数二的核心资源实体。
  (2)强调资源结构的虚拟化。企业在培育并集中核心资源的同时,应当将一般资源外部化,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结构的虚拟化、集中化和敏捷化,进而形成基于企业间虚拟合作的资源结构。
  (3)强调虚拟合作。虚拟合作是与传统的实体性合作相对的,传统企业间合作是基于资源完整、功能完全的一种刚性合作。由于企业通常在自身内部依靠企业家协调就可以完成经常性的资源配置活动,因此,企业间的合作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补充。而虚拟合作则与之完全不同。由于强调集中核心资源,一般资源外部化,企业必须与具有互补性的异质核心资源伙伴合作,才能实现市场机遇所要求的资源配置。因此。企业间的虚拟合作便成为一种内生的经常性资源配置机制。如果说传统资源观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分工、协作和优化,那么,虚拟资源观则强调互补性企业间的资源分工、协作和优化。
  (4)强调资源的使用价值至上。传统的资源观强调资源的所有权至上。资源的使用、配置和重组一般建立在所有权之上。而虚拟资源观则强调资源的使用价值至上,注重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强调利用伙伴的资源。通过与伙伴虚拟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以动态扩展、模块化组合和优化自身的资源结构。
  (5)强调资源的利用不受企业边界限制。在传统资源观那里,企业资源的经常性利用和配置活动一般在企业实体边界以内进行。因而。资源利用和配置是内在的、封闭的、实体的、完整的。虚拟资源观则强调跨越企业实体边界,充分利用伙伴的优质资源,因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是外在的、开放的、虚拟的、集中的。
  因此,以“虚拟资源观”为导向。将促使组织资源利用范式及其战略的根本性变革。
  
  (二)超越竞争是当今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战略诉求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环境日益动态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只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求得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相互竞争转向互利合作。因此,超越竞争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新焦点。
  1996年。美国学者穆尔(James F.Moore)在《竞争的衰亡》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观点――战略生态理论。穆尔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该理论认为,商业生态系统不遵从传统的行业界限,它既可以在常规的行业界限内部茁壮成长,也可以跨越常规的行业分界线:企业不应该把自己视为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视为一个企业生态系统,企业应该和谐共生于一个丰富而利益相关的动态系统之中。战略生态理论超越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战略管理理论偏重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忽视合作的不足,给出了在产业融合的环境下理解企业经营的整体画面――企业生态系统的基本 框架,以及企业如何发展并取得领导地位的战略管理方法。同年,Nalebuf和Brandbuger合作出版了《合作竞争》一书,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是一种可以达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竞争,也应存在合作,提出了企业合作竞争的战略新理念。
  伴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合作战略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一种新的战略手段,合作也成为组织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成为组织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形式。企业间的合作不断增加,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形式越来越多样。
  
  二、职业院校现行资源利用范式的局限性及问题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现行的资源利用范式属于典型的以“传统资源观”为导向的,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1)主体局限性。即资源配置的主体主要是功能完整化、资源刚性化的职业院校自身。
  (2)边界局限性。除了市场方式可以利用专用性低的一般资源以外,内部协调是资源利用、特别是高专用性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因而资源利用的主要视角是内部化的。
  (3)时空局限性。只可能利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资源。
  (4)交易成本限制。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以及外部交易的不确定性,因而职业院校只可能配置和利用交易成本可控的内部资源和极少的外部资源。
  (5)发展途径局限性。职业院校主要是从内部寻求规模的扩张,即立足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所缺的战略资源,弥补战略资源的薄弱环节。
  其结果是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相对封闭,以及有限资源的重复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尽管近几年,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成为最受职业教育研讨会关注的主题、相关政策和研究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职业院校改革和创新最下功夫的方面,也是最具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在实践中,无论是在资源整合还是在合作的广度、深度方面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1)对合作发展价值功能的认识不足,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许多合作方缺乏成熟的“合作发展”观念,
  (2)资源整合与合作形式过于单一。我国职业院校资源整合主要是通过合并、兼并、共建等形式,且多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策划并组织实施,这种合作是基于资源完整、功能完全的一种刚性合作,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补充。而如战略联盟这种合作模式尚未被大多数国内职业院校所认可,
  (3)空间范围局限于较近的区域性合作,对于跨区域尤其是国际性联盟与合作的关注明显不足,
  (4)模式上习惯于校际之间或学校与其他组织之间“一对一”、“两两相互合作”这种个别合作模式,而面对多个组织开展的基于长远发展利益的联盟模式则采用甚少,甚至可以说尚处于孕育阶段。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应有的集成优势与合理的结构布局,也不利于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
  (5)目的上也比较注重眼前既得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联盟。另一方面,由于目的差异,产生应付现象、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
  
  三、“虚拟资源观”视角下的合作发展:职业院校的战略选择
  
  (一)以“虚拟资源观”为导向。实现资源利用范式的根本性变革是现实的需要
  资源是一切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根基,更是提高组织贡献率和影响力的重要保证。目前,资源紧张、经费短缺和办学效益不高是职业院校普遍遇到的问题。职业教育有着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这早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如果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那么职业教育更是财政投入缺欠的“重灾区”。同时,受“传统资源观”的驱使,职业院校往往缺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各种资源的动机和思路,缺乏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柔性机制,形成“小而全”、“大而全”,既造成学校、专业的重复设置,带来了学校、专业结构分布的不合理及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使得相对短缺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导致办学效率低下。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地发展和积累有价值的战略资源,从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而发展和积累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并不意味着简单地依靠自身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从外部获取是职业院校发展和积累有价值的战略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国外情况来看,通过“战略联盟”,寻求合作发展,已成为许多高校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选择。因此,借鉴“虚拟资源观”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改变资源利用和配置范式,从整个社会范围去寻求资源,建立起开放、多元、灵活的资源整合机制,促使职业院校资源利用和配置从“内在、封闭、实体、完整”转向“外在、开放、虚拟和集中”,对于促进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发展,既迫切又必要。
  
  (二)开放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教育。一方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要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引进与转化,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学、研)结合的道路”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这意味着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开放和合作。当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比较弱,产业及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互利共生的动作机制;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因此,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调整其与社会的关系,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走开放与合作的发展道路,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形成“战略联盟”。整合资源,实现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共同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导向,又是企业战略和学校战略的内在要求。
  
  (三)以“虚拟资源观”为导向,合作发展的积极效应
  从“传统资源观”为导向到以“虚拟资源观”为导向,实现资源利用范式的根本性变革。走合作发展之路。必将给职业院校带来显著的积极效应:
  1 增强职业院校发展战略的“柔性”,提升其应变能力
  当今快速变化及不确定的动态环境已是组织普遍面临的事实。任何组织无时无刻不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金、人才、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当环境发展变化时,这些交流必然影响组织的资源及能力配置,进而促进战略的变化。一般认为。 战略柔性的基础为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因此,战略柔性依赖于资源的柔性。因为基于资源的观点将组织资源视为所有可为组织使用的东西,它既包括有形的资源,又包括无形的资源。资源柔性,不只是指这些资源应具有多样的可选择性和适用性,而且还指那些现在不是组织资源但通过采取一些行动使之成为其资源的可能性。所以,强调资源的柔性不仅要保持和增加现有资源的柔性,而且要与组织能力结合,挖掘新的资源和增强现有资源的价值。
  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环境的快速变化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多变性趋势。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引发职业院校发展模式的变化。基于“虚拟资源观”的资源利用范式,立足于全社会范围,在保持现有资源价值的同时,挖掘、整合社会新资源的价值,提升了职业院校在动态不确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 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要完成一种相关交易,市场与等级制度(组织)是可供选择的工具。选择哪种工具取决于每种模式的相对效率。然而,完全内部一体化则会使组织成本、生产成本很高,受到限制。基于“虚拟资源观”的资源利用范式。不仅具有市场灵活性,并能使企业以较低的交易成本配置资源,使总的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达到最低。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培养成本高”。有经济学家做过测算,职业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是同等规模普通高中的3倍,一些工科专业甚至更高。因此,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给职业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以及专业师资,使教学条件大为改观,节省大量经费;通过校际合作,不仅可以避免由于条块分割、缺乏统筹而造成的职业院校之间专业的重复设置、设备的重复投入而带来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可以减少竞争,增强规模经济效应。
  3 引致柔性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持续竞争优势
  战略协同理论认为,企业战略行为的主要目标是获取利润和得到成长等,然而有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能达到,通过合作能为企业提供增强竞争力的机会。资源整合理论认为,决定企业不同绩效水平的根本性要素是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而企业是不同种类资源的集合体,有价值的、稀有的和难以完全模仿的资源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间通过合作,可以使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外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而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组织所在社会环境是一个关系网,组织和网络参与者之间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源关系,都影响着组织各方面的能力。联盟是一种较为稳固的社会关系。它是组织的一种社会资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新技术的资源储备。
  基于“虚拟资源观”的资源利用范式,使得合作各方的协调、沟通、开放性和灵活性得到改善,其局部和整体能随环境的变化而自动改变,形成一种伸缩自如的柔性机制,能在更大范围内吸纳外部资源,用有限的自有资源“四两拨千斤”,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互补,发生聚变,创造出持续超常的竞争优势。
  
  四、对策与措施:着眼于未来。互利共赢
  
  为了促进各方合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水乳交融”,提出如下建议:
  1 政府要统筹。推进合作发展战略的突破点在于制度,而关键则在于政府。政府要统筹,统筹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协调全局和局部利益、协调各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适当政策倾斜,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合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合作效率。
  2 机制要配套。合作的基础应该是“互利共赢”,即在合作动机上是各方利益和效益的驱动,在合作结果上是互利共赢,而其结合点则是各方共同的目的。因此,寻求合作各方的利益共同点,树立“诚实守信、互利互惠、谋求共赢”的观念,搭建起“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建立健全合作各方“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互利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衡机制”以及“动态发展的调整更新机制”,这是各方合作得以持续的条件。
  3 管理、沟通要跟进。即加强合作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采取合同协议管理而非人情关系管理,强调规范管理而非随意管理。同时,由于合作各方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管理风格、工作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各方的了解和信任,以确保合作长期、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