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音乐的灵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音乐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9-02-05 04:13:08 影响了: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
  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入手。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幼儿最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于是我将小动物的叫声配上不同的节奏。如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鸡公鸡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等等。再加以引导:小鸡着急的时候还可以怎么叫?“叽叽 叽叽”就变成了四分音符的节奏了。另外,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可将节奏整合到其它内容中去,如起风了“呼啦呼啦”,流水了“哗啦啦”,开火车了“呜――呜――”,汽车“嘀嘀嘀嘀”等。快上课时,我喜欢拿一罐装有糖的小瓶子用力摇出不同的节奏,幼儿就用手拍出跟我摇出的一样的节奏。这样,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幼儿能寻找出各种有趣的节奏时,就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如摇铃、用小棒敲打东西、玩响罐等等,进而开始模仿各种叫声,模仿简单的节奏,并对音乐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二、利用各种途径学习节奏,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
  (一)在教师的言行感染下学习节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如果一位教师具有清脆的嗓音,那么她的学生唱出的歌是动听的;如果一位教师具有优美的舞姿,那么她的学生跳出的舞蹈是有感觉的。要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先要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每听到一首歌,教师先要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我在班级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播放一些歌曲,并用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一起蹦一蹦,跳一跳。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有时候还不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幼儿明白节奏的含义。
  (二)在倾听音乐、模仿动作中学习节奏。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幼儿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经常有选择性的播放这些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猜一猜歌名。如《彩云追月》是我们播放频率比较高的一首歌曲,每当我播放这首歌曲,有的幼儿马上会做一些身体动作,有的幼儿则翩翩起舞,为提高他们的节奏感提供了一个教育和引导的机会。在幼儿通过模仿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手、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走步等动作来表现节奏,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学习节奏。幼儿的学习以兴趣为主,当幼儿感兴趣时就学得快,掌握得好。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幼儿学习节奏。如我曾带领小朋友玩“散步”的音乐游戏。场景是忽然下起了雨,要求幼儿带着一定的节奏小跑回家。小朋友对此虽然很有兴趣,但活动时却有些乱。于是,我就对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一遍,我们学老奶奶散步”,把节奏变慢,幼儿就有意识地把脚步放慢了下来;然后又改成“解放军叔叔散步”,把节奏的速度提高;最后让幼儿自己探索:还可以学谁走路,怎么走?就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也很投入,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开动脑筋,并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掌握好节奏,从而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
  (四)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知识。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节奏教学不但能巩固节奏,同时也为其它学科增加了一份乐趣。如在学诗歌时,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幼儿会朗诵得更有兴趣;在故事教学中,让幼儿有节奏地学小动物叫、跳、爬或有节奏地为小动物喊加油,不但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对节奏的感受。
  总之,通过节奏教学,不仅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不仅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但节奏感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种方式方法,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并将这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