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新课程能力培养数学六年级上答案 历史新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力的人”
 

新课程能力培养数学六年级上答案 历史新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力的人”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5:01 影响了:

   [摘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三维目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当整合教材,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教学要“铸魂”,使学生成为“有思想力的人”。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 学生发展为本 思想力
  
  高中新课程教学已在全国普遍实施。把握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的复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和高考的取胜至关重要。通过近三年来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最大的体会便是新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力的人”。
  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确立三维目标
  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方面,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学科的“地位”不高,在中考时,学生大多是突击而上的,历史知识并不巩固,历史学科能力远未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大多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发展,其理解抽象问题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有所提高,感兴趣的领域比初中阶段更为广阔,要求独立思考和表现独立人格的愿望更加强烈。所有这些现象,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地确定三维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大而全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既延误了教学进度,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什么重视过程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了一句空话。我听过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样一堂青年教师执教的公开课。一堂本应兴趣盎然的课变成了索然无味的知识大罗列,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他根本没有联系时代的政治、经济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艺术风格的成因;新课程强调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他根本没有引导学生鉴赏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没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祖国丰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准确把握。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编排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单元前有引言,每课除正文外,设有《学思之窗》,配有精美的插图,补充了《历史纵横》,每课最后还有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题、学习延伸题。教学中,发现许多老师舍近求远,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加以利用,到处搜集试题资料,搞题海战术。新课程教材在某些单元后面还设有探究活动课(含论文写作、辩论课等),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平台。如必须3的第三单元后面开设了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教师如充分利用,可以训练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科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但相当部分教师害怕影响进度,或者认为其对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没有裨益,因而掠过不管。孰不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势和特点。
  三、适当整合教材,把握各单元、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历史教学的时效
  第一,为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适当给学生“补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要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宏观利用教材,理清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知识结构。第三,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作整体思考,将三部分内容作有机整合,构建立体知识体系。例如,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必须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使学生把握近代中国每一阶段思想解放的内容、特征和成因。就有必要联系必须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必须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某一阶段思想形成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政治基础、社会环境,使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四,设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给学生补上中华历史文化常识这一课。文科强调的是知识的积累,是厚积而薄发的过程与思维思想深度提升的统一,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多看书、多读报、多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这点对文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深广程度非常重要。针对学生中华文化常识缺失的现状,可以开发校本课程,给学生补上这一课。
  四、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要“铸魂”,学生要有“思想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历史教育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的历史学科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历史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具有创造性的品质并给学生以示范榜样作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对历史事件教师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上;要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实际去处理教材、教学大纲;要能设计一些创新情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一言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再次,要鼓励学生向传统观点甚至是权威观点进行挑战。学生在学习中只要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唯物主义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我们都应当给予鼓励。
  第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上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采取:(1)专题辩论。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能引起学生广泛兴趣而又能引发争鸣的辩论题目,然后帮助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的史料和论文,选出不同观点的代表并指导他们辩论前的准备工作。双方辩论结果的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专题讲座。因为中学历史由于教材篇幅和教学任务的限制,对很多问题讲的不够透彻,且多以结论式文字出现,这样不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而开设专题讲座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摆脱“一家之言”的束缚。(3)撰写小论文。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同学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老师可以从中确定一个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外广泛收集相关史料,写出篇幅不长的历史小论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以人为本,变“教书”为“铸魂”。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应尽快树立新的课程观,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付诸实践。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只有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有思想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