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高等教育教学互动模式改革 2018年高等教育改革
 

浅谈高等教育教学互动模式改革 2018年高等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0:05 影响了:

   [摘要] 本文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教学过程中的多数教学活动都可以归结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教师――网络――学生”四种互动子模式。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互动子模式应体现实践性的特征,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局域网络平台、博客、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这就意味着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授型教学”形式,建立以对话为主要特征的“互动型教学”形式,在教学关系、内容、过程、管理和评价等诸多领域进行同步变革。
  “传授型教学”以讲授为主要特征,重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占有者和发布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和记忆者。教学变成教师进行单向知识灌输的过程,课堂模式变成“讲授――练习――考试”。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永远被动,教师表面上主动,但事实上仍然被动,因为这种“传授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控制型的,教师只能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单向知识灌输。只要“传授型教学”形式不变,这种形式内的教学改革就只能是小修小补,其效应已被限定。但学生的被动地位始终没有实质性变化,学习永远外在于大多数学生。
  “互动型教学”以对话为主要特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是对话过程的参与者,知识是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媒介,教学变成师生分享和建构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课堂模式变成“预习――交流――反馈”。这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的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可以归结为4种互动子模式:“教师――学生”互动子模式、“学生――学生”互动子模式、“网络――学生”互动子模式、“教师――网络――学生”互动子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主动,才能构筑教学对话平台,教学各个环节都变成支持和服务于教学对话的手段。这种教学形式同时为教师和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去探求知识意义提供了充分可能。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需要建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第一,重构知识概念,从过于重视事实性知识和直接讲授方式,转向更加重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及其操作性和体验性学习方式。第二,提高课程意识,重视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教学目标,探求教学行为功能的最优化,注重学生发展的内在基础。第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第四,丰富“互动型教学”课堂模式,从教学环节和技术上解放学生,将“预习――交流――反馈”的课堂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
  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责是进行集中面授服务、组织学习小组活动和指导集中实践(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的实施。学生的任务是参加集中面授、主持学习小组活动和主持集中实践的实施。这就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基于教室和实训室的“教师――学生”互动模式。
  一、课内教学手段的改革
  1.多媒体教学系统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进行示范编程,还可以对特定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也可以指定学生进行演示或组织分组讨论,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教学环节,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局域网络平台
  在局域网的资源服务器上建立“教师例题”空间,用来发布课堂教学信息;建立“成绩收集”空间,用来收集学生课程模仿和课堂实践结果;建立“教学资源”空间,提供Java和JSP相关的电子资源供学生使用;建立一台Web服务器,学生可以将自己开发的Web程序发布到Web服务器上,实现局域网上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换。
  二、课外教学手段的改革
  1.博客和网络课堂
  教师在课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后,可以通过Internet或其他媒体与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将课堂扩展到教室之外,这种环境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撰写网络日记(BLOG)的习惯,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或在网上看到的前沿技术文章发表在自己的BLOG上,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搜集、甄别信息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开发技能和方便学生间的交流,应用JSP技术和MVC模式搭建一个集在线考试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在线网络教程及资源上传和下载于一体的远程教育平台。
  在课程学习网站上,建立学习论坛,师生展开问题讨论提供平台,拓展了教师的答疑空间和时间。同时,分别利用E-mail、QQ、MSN和教师博客等网络通信工具,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广泛,也使得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受时空的限制。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多家专业相关实习单位到学校举行现场招聘会,以双向选择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自己在社会的定位。学生只要提前写出申请,经教师批准后,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根据本人的兴趣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自己选择实训内容,进行实训。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从“传授型教学”向“互动型教学”转型,必须在课程改革乃至社会发展背景下来谋划和推进。一方面,新的课程政策为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支持性基础、条件和示范空间,课堂教学转型越来越成为课改重点;另一方面,我国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反映到课堂教学上来,核心就是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学会学习。这种大背景下的教学转型迟早都得进行,但前瞻性地、积极主动地推进与滞后性地、消极被动地适应,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三、结语
  总之,“互动型教学”把课堂教学理解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交往过程,在教学对话中追求学生主体价值、教师主体价值和社会主体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沈时仁,赵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若干问题[J].宁渡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5).
  [2]朱方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I].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1).
  [3]IT领域高职课程结构改革与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课程组.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双证课程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培育技术通讯.
  [5]复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
  [6]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技术教学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7]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