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分析]英语演讲稿3分钟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分析]英语演讲稿3分钟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8:37 影响了:

   [摘要] 语类应区分封闭型和开放型,属于开放型语类的语篇在选择语篇结构时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创造空间。本文通过对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多语类混合现象如何使演讲语篇保持所属语类的同时,又呈现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从而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英语演讲语篇时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语篇 语类结构潜势 多语类混合
  
  一、引言
  近年来,有关语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大量重要的研究成果,许多语言学家也已经对语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目前对多语类混合语篇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语篇承载着日益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信息交换的任务,因此,产生了在相对独立和稳定的一个语类中出现了不同语类特点的混合和交融,即多语类混合现象,如在商品交易的语类中夹杂了日常会话的语类的成分,广告中借用了其他语类,在法律调节语篇中存在当事人讨价还价、咨询仲裁人以及仲裁人提出调节、诊断三种语类的混合。
  针对英语演讲,曾经有过相关的研究,何高大(2004)在《实用英语演讲口语》一书里从种类、模式、结构等谈了英语演讲;Laskowski(1997)从演讲稿写作、技巧、发音等方面谈了如何准备演讲稿;M.Ed(2002)谈了写英语演讲稿的技巧等。然而关于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研究很少,尤其是对其中的多语类混合现象的研究就更为缺乏。
  本文中作者选取了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其中30篇为世界名人(主要是英美国家领导人)的英语演讲,另外30篇是国内权威机构举办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演讲稿,以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基础,对被选语料语篇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多语类混合现象如何使演讲语篇保持所属语类的同时又呈现灵活多变的结构形式,以期对英语演讲语篇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英语演讲语篇时提供一些启发。
  二、语类和语类结构潜势
  对语类的讨论,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的看法。以Swales和 Bhatia为代表的“Swalesian School"和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是两个主要学派,但他们对语类的界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中的共同之处除了交际目的的决定性和语类的规约性之外,重要一点就是承认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语类的规约性并不意味着语类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娴熟的语言运用者可以在不破坏语类基本结构的原则下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受Halliday的直接影响, Hasan于1985年提出了一个分析原始/典型语篇语类的理论框架GSP(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即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与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相类似的框架有Martin和 Eggins,他们都将语类定义为“使用语言达到的有步骤的、有目的活动类型”。他们的框架被称为纲要式结构,其中的“步骤”与Hasan的“结构成分”同义。这三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都重视研究语篇语类结构的实现问题,持相似看法的学者还有Swales和Bhatia。
  Hasan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如下:
  (1)语类服务于社会的某个特别的目的;(2)语境配置CC (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即“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可以预测语篇的结构成份、成份出现的次数与顺序;(3)每个语类都有语类结构潜势,包含语篇的必要成份(obligatory elements)和非必要成份(optional elements),其结构遵循一定的次序。这就意味着CC的三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语类结构潜势;(4)“语类是由语篇的必要成份来定义的”,具有相同必要成分的语篇属于同一个语类。非必要成份决定属于同一个语类的语篇变异现象。可用以下模式来表示:
  Hasan指出,任何语类都有其结构潜势,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是对某特定语类范围内所有语篇结构的总体描述,也就是某个语类在其意义结构上所具有的可能性(Hasan, 1996: 53)。确定语篇的语类是以语篇是否包含此语类的所有必要成分为依据。如果语篇的必要成分相同,那么这些语篇就属于同类型的语,而非必要成分使同语类语篇的实际语类结构呈现出多样性。所以,采用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可以明确判定语篇所属的语类以及某特定语类的结构特征。
  三、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
  英语演讲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典型语类,有其固定的语类结构潜势和图式结构。本文分析了60篇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演讲语篇,并结合演讲语篇的其他研究成果,得出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类结构潜势的八个组成成分:①开头称呼(Addressing or greeting the audience,简称GA);②心情描述(Demonstrating the emotion of the speaker,简称DF);③介绍题目(Revealing the topic of the speech,简称RT);④开场引题(Moving down the Funnel,简称MF),即提出问题;⑤展示中心主题(Delivering the speech Focusing Statement,简称FS),即论证部分;⑥发展中心主题(Filling the Bottle below the Funnel,简称FB),即结论部分或演讲者观点;⑦结尾(Essence in the Bottle/Ending,简称EB);⑧致谢(Closing grabber,简称CG)。同时得出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结构潜势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非必要成分,表示固定顺序,[ ]表示顺序受到限制不可调整,{ }表示可以合并成分,表示发生地点不受限制。
  但是越来越多的英语演讲,特别是西方的英语演讲,并不完全遵循这一语类结构潜势。本文对所选的60篇英语演讲文章做了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成分④⑤⑥存在于绝大多数的语料语篇中,因此被确认为英语演讲语类的必要成分,成分①②③⑦⑧则是非必要成分。
  四、英语演讲语篇的多语类混合现象
  英语演讲是一种开放型的语篇,语篇结构形式往往灵活多变,很多时候也出现和借用了其他语类的成分。这也正如Berkenkotter和Huckin(1995: 6)提出的语篇构建中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语类的必要成分如向心力一样保持了该语类的典型性,相反,其中的非必要成分如同离心力发挥着作用,使具体语篇在构建和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异,体现出创新。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来分析英语演讲语类中的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之间如何达成平衡,使英语演讲语篇既具有足以将其控制在此种语类范围之内的向心力,又具有足够的离心力使语篇结构灵活多变,更好的与听众交流,以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
  1.“向心力”来自语篇必要成分的稳定性
  英语演讲语篇的多语类混合的程度虽然不等,但是绝大多数仍遵循着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类结构潜势,即保存着此类语篇的必要成分:提出问题、论证部分和结论部分,从而保持英语演讲语篇的语类特色。
  例如,美国12岁少女Ilana Wexler的演讲轰动美民主党全国大会,在简单介绍了自己和她所属的民间组织后,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支持John Kerry竞选总统,在条理清晰的陈述了支持John Kerry的理由后,鲜明的提出对反对党的反对意见,最后重申自己的政治主张,强化了主题。整篇演讲紧紧围绕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正反两反面的论证,没有其他多余的成分,简洁明了,旨在突出主题,是典型的英语演讲语类的语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另外,少数演讲虽然不具备语类结构潜势的所有必要成分,但它们都有明确的演讲目的并在语篇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完成了必要成分的“向心力”作用。乔丹的退役演说虽然语篇中只包含成分④提出问题、⑤论证部分和⑦结尾,但是演讲要得出的结论是隐含在语篇中,通过语言传递给听众并能为听众所感知的:乔丹的退役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做出的合情合理的决定,因此也希望得到球迷的理解。George Graham的法庭辩护词《Tribute to the dog》里没有要求任何证词,只是凭借其辩论就赢得了官司。他辩词的撼人之处在于:拿出人类兽性的一面与狗人性的一面作对比,引起法官们对狗的感激和同情,以及对杀狗人的强烈憎恶。这不仅仅是一篇辩护词,也是一篇优秀的讲演稿,因为它对人性的呼唤引起了听众的共鸣,而不需要形式上的论证。
  2.“离心力”来自语篇结构的多语类混合现象
  英语演讲,是要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如何使自己的演讲更能打动人心,就要在语言表达手段和语篇结构的灵活性上下工夫,在演讲语类的非必要成分中借用和混合其他语类的成分是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提高语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是一个演讲语篇的例子,但是在这个语类中夹杂了其他一些不同语类的成分,如在开头的问候部分中,先是对随行和接待的人表示感谢,然后介绍自己的家人,回顾了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历史并用议论的方法解说了两国关系等。另外,9•11当晚布什总统在白宫向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在简单的问候后,他就用描述性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的悲惨景象,以此来开始心情描述。在一篇名为《Responsibility is a badge of honor for youth》的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中,简单描述心情后,演讲者以小学时班上一位小姑娘的事例引导出题目的关键词“责任”。另外还有一些演讲语篇以名人引言和诗歌语类结尾,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题。
  五、结论
  分析所选60篇英语演讲语篇,统计数据显示其中遵循英语演讲语类结构潜势的语篇有38篇,比率为56.7�,存在多语类混合现象的语篇有26篇,比率为43.3�,由此可看出遵循英语演讲语类结构潜势和出现多语类混合现象的比例略大于1比1,多语类混合是英语演讲语篇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语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同一语类的语篇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创造性,这是由于语类结构潜势中的非必要成分借用了其他语类的成分,但只要语篇仍保留有此语类结构的必要成分,就仍属于此语类的范围。我们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借鉴这种多语类混合手段来为英语演讲创作拓展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Berkenkotter, C� T. Huckin. Genre Knowledge in Disciplinary Communities[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1995.
  [2]Eggins, 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Continuum, 2004.
  [3]Halliday, M.A.K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Austral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4]Hasan, R.Ways of Saying: Ways of Meaning[M]. London: Cassell, 1996.
  [5]Leitch, S � J. Roper.Genre Colonization as a Strategy: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998,(2): 203-218.
  [6]Ventola, E.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Semiotics of Service Encounters[M].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7.
  [7]白红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中的跨语类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7):62-65.
  [8]方琰.浅谈语类[J].外国语, 1998(1):17-22.
  [9]方琰.语篇语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增1): 15-21.
  [10]杨林秀.语篇中的语类转换现象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8(1): 117-1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