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期望效应作文_教师亲自下水作文的连动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作文_教师亲自下水作文的连动效应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7:40 影响了:

  作为在语文教学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一名教师,我体会最深的是,学生并不是不爱作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及引导是否得法。教师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式及引导学生作文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方法莫过于教师亲自下水作文。
  教师亲自下水作文,益处多多。一是可以把握好作文深浅难易程度的分寸。教师布置的作文,是否太难或太易了,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话可说,等等,教师亲自尝试一下,很快便有分晓。心中有数了,就容易确定是需要调整还是继续保留原先的方案了。二是可以找到更多、更好、更实用的作文技巧与方法。教师口头上向学生说千次万次,不如亲自示范一次。教师亲自下水作文了,指导起学生来底气更足,更有发言权。做事前的诸葛亮总比放马后炮要好得多。三是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作文过程的酸甜苦辣,老师都敢尝,学生还有什么可说的?无形之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就会消减。四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会加强。老师每天面对的事情那么多,还能以身作则,学生是欢迎的。五是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心理。
  高中语文有一篇朱光潜先生写的《咬文嚼字》。有关“推敲”的故事,尽人皆知。朱先生在文中对韩愈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改诗的做法,有自己的见解。古今人多称赞“敲”字比“推”字用得好。朱先生却不以为然,“‘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门原来是孤僧自己掩的,于今他‘推’……‘敲’就显得拘礼些。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对于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报上有一篇题为《闲话“推敲”》的文章,认为朱先生的观点不妥。我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这篇文章更值得“推敲”,于是便写了《闲话〈闲话‘推敲’〉》,后来见诸报端了。在讲《咬文嚼字》这篇课文时,我对学生说,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来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学生在比较《咬文嚼字》、《闲话“推敲”》、《闲话〈闲话‘推敲’〉》这三篇文章之后,很快认同了老师的说法。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在讲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也有意识地把自己发表在报端的诗拿出来让学生传阅。我说,写诗也不难,只要动心了、用心了、细心了,就可以写出诗来。我的《名不副实与名副其实》就是写校园里天天见到的景、物及远在桂林阳朔的月亮山:讲台虽名为“讲台”/却总是沉默/既然目的达到了,何必再去多言/黑板脸孔长得不争气,但一样惹人爱喜,黑就黑吧/只要问心无愧/哪用在乎称谓假山,明明知道是假/看客每每停下,只要来得厚实/且莫一概滥打月亮山/白天也出月亮,说奇就是不奇/谣传外国月圆,为何遍地老外?
  学生先是啧啧称奇,以后,便饶有兴趣地听诗、读诗,并且勇敢地写起诗来了!甘吉平同学的《母亲》:“母亲是一眼泉/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母亲是一把伞/时常为我遮阳挡雨,母亲是一盏灯/暗夜为我指明方向,母亲是一本书/让我品味甘苦人生。”发表了,她的兴奋之情及成就感有多高,不用说,大家也可以想像得出来了。
  2007年10月2日,我的一篇时事短评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网》上发表。
  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样很兴奋,觉得近在自己身边的老师能写,我们也可以写写啊!作文的兴趣、劲头来了。这时候,老师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写出较为出色的作文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亲自下水作文,对学生是一种无声而巨大的号召。作文之难,难就难在于关键时刻没有人能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的下水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另外,学生作文,往往不容易找到了触发点,教师亲自下水作文之后。这一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学生一旦找到了作文的触发点,就可转难为易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这一行动,可以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树立“你能,我也能”的进取人生观念,可谓是一举多得!
  也许,有的老师说,我的工作那么忙,哪能挤出时间来写这写那?我认为这是一种偷懒的托词。真正动情了、真的投入了,写起来是不太费时费力的。让我们共同“舞”起来吧,说不定,有朝一日会成为“舞林高手”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