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忌”】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忌”】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发布时间:2019-01-24 03:47:44 影响了: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问题:      一忌环节过多,容量过大   
  俗语说得好:贪多嚼不烂。一节课,如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过多,容量过大,肯定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其结果是教师累得半死,学生糊涂得要命,收效可想而知。
  以听过的《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执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5个环节:(1)情景导入,(2)课前预热,(3)合作探究,(4)达标测评,(5)发现创新。每个环节又包含了少则3个问题,多则6个问题不等。试想,这么多环节,这么多问题,又要读,又要写,又要讨论。短短的45分钟时间岂能完成?
  由于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讨论。他们怎能走进文本,并与之产生共鸣?又怎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过多的环节、过大的容量,是造成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催着撵着学生跑的根本原因,是与新课标精神相悖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一应吃透教材,明确目标,注意取舍,减少课堂环节和容量。二应预设有伸缩。j应转变观念,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样教师上课就不会面面俱到,处处浅尝辄止,就会从从容容,得心应于,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忌语言干巴无味
  
  干巴巴的课堂语言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和信心。例如,不注重课前导人语的设计,开场白是千篇一律,无趣无味;不注意环节之间的巧妙衔接;不注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励学生。一节课下来,一个调子,四平八稳。教师无激情,学生无热情,教师慢慢悠悠,学生昏昏欲睡。如此课堂气氛怎能活跃,师生关系怎能和谐,新课标的理念如何体现?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特点,不断拓宽视野,充实自己,努力做到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或活泼有趣、或幽默含蓄、或清新隽永、或庄重严肃,以自己最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总之,只要教师远离干巴无味的语言,亲近生动、丰富的语言,语文教学就会成为艺术的表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身心就如沐浴在和美的阳光里。
  
  三忌课堂评价单一、无效
  
  曾听一位同事说,一次他听英语课,英语老师自始至终的评语是“0K”,以至于一节课下来,内容倒无多深的印象,充溢在脑间的全是“0K”。笑过之余,联想到语文课上也不乏这种现象:无论学生回答对错,总是用“不错、太棒了”来评价,还美其名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然,我不否认鼓励的作用,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称行,孰不知这样会导致学生正误混淆甚至理解偏颇。况且单一的评价不但没有针对性而且收不到引领的实效,滥用反而更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疲劳、迟钝,达不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教师评价学生时,除了有一颗真诚、宽容之心外,还要使评价在有针对性的前提下灵活多样化。
  
  四忌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以其声、文、动、画并茂的特点,容量大、虚拟效果好、快捷方便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师生的喜爱。但一节课中如果使用过于频繁,一片接着一片,像走马灯一-样,一过即逝,学生来不及接受和记录,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如在听课中就有部分教师课件设计过于花哨,片面追求画面色彩变化、页面的跳转、背景音乐的插入、页面的修饰等,使学生在一节课中应接不暇,身心疲惫,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知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适用、适时、适度、精而不乱,才能突出重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五忌“演戏”做假
  
  平时上课还好,一旦上公开课,由于怕丢丑,就事先把课准备好,不止一遍。一举手,一投足都不能越雷池一步。听课时,演戏做假,看似课上教师有条不紊,师生配合默契,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其实是在“重播”。演戏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兴趣,停止思维;做假的结果是学生变得投机,学会懒惰。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吕叔湘也说“教无定法”。同样的内容,一样的学生。由于时间场合不同,教法未必一种,感受体验未必雷同。如此反复演戏做假,是对教师再创造能力的扼杀。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摧残,是对圣洁课堂的亵渎,是对学生长远发展的贻害。
  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只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改进,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就会在课改的路上成长,最终真正走进新课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